第1166章 扭轉未來(第2/2頁)

郭鵬笑著揚了揚手裏的一本《尚書》:“很可惜,孤命人抄錄起來的速度有點慢,想要做到太學學子人手一本,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無所謂,書本已經有了,孤打算今後就在太學裏這樣教育學子們,想來,一定會比之前要好的多。”

皇帝的話聽上去非常輕松,而且根本沒有回答臣子們心中最大的疑惑——這到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規劃的,而且,為什麽瞞著我們?

可是皇帝不說,他們誰也不敢問。

程昱是肯定不敢的,戲忠也是不敢的,曹操更是不敢的,三個主要權力部門的大佬們都不敢,他們身後的其他部門的首腦官員當然也不敢。

這些官員本身的家族自然也有牽扯其中難以抽身的,對這件事情還是相當在意的,現在想問而不敢問,整個人都非常焦慮。

於是局面就有點僵持住的感覺。

直到郭嘉上前。

“陛下,茲事體大,此事牽扯面太大,不知陛下是否已有萬全把握。”

郭鵬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此事,孤已有萬全把握,具體的不便多說,你們也不用知道,但是你們只需要知道,孤,要廢私學,興公學,各家家法從此以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若要讀書,就要去官府建立的公學裏讀書。

而這件事情,孤已經和袁卿還有荀卿他們達成了共識,他們深明大義,深深體會了孤的苦心,所以決定主動交出經典傳承給孤,退居二線,全力協助孤建設公學。

這公學之代表當然是太學,把太學架設起來,建設好,讓讀書人都看看,知道太學有多好,然後一步一步的把地方上的學宮和學校恢復起來,把公學的秩序恢復起來。”

郭鵬稍微解釋了一下。

學宮學校太學什麽的,本身就是兩漢時期包括兩漢以前的時期都存在的,本身也是為了普及教化而存在的。

但是缺少紙和印刷術這些硬性需求,始終不能真的打破教育壟斷,結果反倒讓私學大行其道,搞小範圍的精英教育。

把本該教化萬民的教育變成了一種奢侈品,然後壟斷,那學閥的誕生也就指日可待了。

再加上漢末大亂,董卓火燒洛陽摧毀太學,大量太學學子流入私學乃至地方軍閥的私人學校,比如劉表的學業堂。

郭某人的臨淄學宮以及後來的鄴城學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壯大,然後恢復成如今的太學。

打破私學成風的現狀,大力推廣政府掌控之下的公學的存在,提高公學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讓學子們都出自於公學而非私學,這將在極大程度上扭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