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他們產生了些許的憂慮(第2/2頁)

有些士人對此不以為然。

他們覺得這幫泥腿子連微言大義是什麽都不知道,就根本不要提向上走,永遠也不會成為高等人。

但是有些腦袋較為清醒的士人卻提出,皇帝治理國家基層並不需要微言大義,只要這些人懂得農業生產和災害防治就夠了。

皇帝沒打算培養高等級人才,只打算培養一些基層人才,幫他掌控好基層,至於什麽微言大義的,皇帝根本不在意。

這不是什麽好的趨勢。

這體現了皇帝的某種思想,某種理政思路。

可是大部分士人依然不在意。

皇帝不要微言大義,我們要,皇帝不培養國家級人才,我們培養。

要想在中央政府裏站穩腳跟,你看他要不要學五經十四家法,你看他要不要懂什麽叫微言大義。

不經過我們掌握的高等統治知識的教育,你看他們能不能學會怎麽制定國策,怎麽把握一個國家的政策方向。

一縣之才就能治理國家?

這的確是現實。

太學的這種培育模式很難培養出國家級別的人才,除非他自己家已經身居高位,自己有自己的高級官員教育模式,比如現在的那批寒門高官。

否則,就只能期待自己天賦異稟了。

若是不走舉孝廉的路途,要是沒有後台的話,就別想進中央了。

這樣一來,魏帝國的高級官員和低級官員的選拔系統似乎就此變為兩條互不幹擾的平行線。

士人玩士人的,其他人就在基層玩自己的,彼此之間永遠也不可能重合,互不幹擾。

這在以前是完全沒有的事情。

頭腦清醒的部分士人提出,這可能會造成他們的根基不穩,一旦他們和地方基層完全割裂開來,可能會發生某些意想不到的可怕的事情。

但是大部分人嘲笑這種看法。

他們說我們的根基是五經十四家法,是斷句,是本來沒有但為了壟斷硬生生搞出來的不知所雲的微言大義。

或許先賢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的每一個字裏居然能有那麽多意思。

但是不要緊,他們已經死了,活著的我們說這是,那這就是。

誰管先賢?

越難,越玄,越艱難生澀難以理解,那就越方便我們的壟斷。

我們是清高的上流。

而那些泥腿子,就是成天在下面打滾的下流人等,這種局面永遠也不會改變。

上流和下流,永遠也不會合流!

延德五年的這場戰爭結束之前,這種局面看起來的確是不會改變。

可是這場戰爭結束之後,這種局面就已經被打破了。

第一批擔任縣令的黎庶出身的官員出現了。

這是皇帝越過朝廷直接任命的,動用的是郭某人經過戰爭大勝之後威力加強的至高無上的皇權,沒人敢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