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郭鵬準備滅了鮮卑(第2/2頁)

他們在溫暖時期養育出來的大量人口在寒冷時期活不下去,牛羊大量凍死,人口也將受到大量餓死的風險。

為了生存,為了吃飽肚子,就算前方有刀山火海,他們也要沖過來。

不沖就是餓死,沖了,還有一線生機。

這個二選一該怎麽選,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秤。

所以郭某人非常清楚,不趁現在把鮮卑人的問題幹脆徹底的解決掉,再過十幾年,鮮卑新一代成長起來,人口數量增多,數十萬鮮卑騎兵被逼著南下的時候,就是魏帝國面臨大危機的時候。

那個時候自己或許還活著,也許還在做皇帝,但是郭某人從來都不是一個會選擇被動挨打的人。

郭某人的選擇永遠都是前進前進再前進,戰爭戰爭還是戰爭。

要趁他的開國精銳軍隊還保持著強大戰鬥力的時候,開國武將們都還保持著旺盛的戰鬥意志的時候,開國王朝還保持著無與倫比的動員力的時候,幹脆徹底的解決掉鮮卑人。

為此,郭某人決定發動再一次的漠北決戰。

上一次的漠北決戰是漢武帝發起的,為了徹底打斷匈奴人的脊梁骨,漢武帝拼著全國之力,對匈奴人發起了漠北決戰。

可惜漢武帝沒有騎兵三神器,否則他能得到更多的騎兵和更長時間的持續作戰能力,漢軍對匈奴人的殺傷力也會大大增加。

馬匹的損失會減少,騎兵的戰鬥力會增加,騎兵的數量也會增加。

而在對方沒有實質性改變的時候,絕對有一口氣消滅對方的可能。

這就是郭某人最大的戰略目標。

匈奴人已經沒有了,魏帝國最大的威脅是鮮卑人。

在他的戰爭藍圖裏,他將動員十五至二十萬騎兵,二十萬至三十萬匹運輸用騾馬,七十至一百萬輔兵和民夫。

以占據河北至今十余年所積累的所有儲備物資為底氣,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傾國之戰,橫掃漠北,吞噬鮮卑。

這一次,郭某人要追尋古人的腳步,順著衛青和霍去病們曾經的步伐,把匈奴人的替代者——鮮卑連根拔起。

讓草原上再也看不到哪怕一個敢於南下搶掠的鮮卑人。

為此,他才決定在這個時候發動一場規模龐大的掃除貪汙腐敗官員的行動,在戰爭發起之前,把內部的米蟲們狠狠地殺一批。

如此,震懾基層官僚們,讓他們在戰爭時期全力運轉,全力行動,不至於在戰爭的時候拖後腿,影響前線戰局,或者說在戰事緊張的時候貪汙軍餉、糧秣等戰爭物資,對前線造成影響。

前方大戰的時候,後方不能起火,後方要是起火,戰果就會大打折扣。

郭某人動員大量官員奔赴各地糾察貪官汙吏的同時,自己也在洛陽進行全面戰爭準備。

他下令參謀台開始聚合之前十數年魏人通過戰爭、俘虜和行商得到的一切關於漠北鮮卑的消息,進行綜合判斷。

不止如此,還要把戰爭沙盤制出來,將漠北鮮卑人駐地標注出來,確定魏軍北伐的基本目標。

這些年裏,魏帝國雖然保持著對鮮卑部落的打擊,但是和鮮卑之間的生意交往依然不曾斷絕,該有的生意一樣有。

曹氏商隊和糜氏商隊的特殊部分商隊承擔了這部分的業務。

這些商人帶著各種絲綢布匹鹽鐵還有米糧之類的,去鮮卑部落換取大量的財富回來。

比如牛羊馬之類的,亦或是各種皮制品骨制品等等特產。

一方面滿足鮮卑人的日常需求,一方面也要獲取這些特殊產品去其他地方做生意繼續賺錢。

反正這些罕見的商品要是運到江南去,總是有的賺。

而這方面的貿易需求也給鮮卑人留下了緩沖的余地,讓鮮卑人沒有那麽大規模的南下需求,也不至於讓張飛難以對付。

張飛遂通過不斷的釣魚方式接連不斷的發起數千人的戰爭,幹掉了很多試探性南下的鮮卑部落,積少成多,立下大功。

但是那麽多人,像張飛這樣小打小鬧是不能完全消滅的。

鮮卑是一個大集體,很多人,想要一口氣消滅是行不通的。

對付一個體量並不小的敵人的時候,直接與他進行戰略決戰是不恰當的。

而通過接連不斷的小規模偷襲進行持續性放血,從而讓它無法順利發展壯大且逐步疲憊是一個很好的戰術。

張飛的價值就體現在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