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諸葛亮覺得在這裏可以實現他的價值(第2/2頁)

那就修建。

這裏缺少可以耕種的土地。

那就開墾。

這裏缺少人口。

那就去郡裏面搶。

諸葛亮是魏帝國第一任敦煌縣長。

同理,司馬懿也是魏帝國第一任廣至縣長。

原因很簡單,在他們抵達之前,這裏只有敦煌郡守,沒有縣級政府,縣級政府根本沒有必要存在。

魏軍攻克敦煌郡以後,摧毀了地方豪強,收攏了當地人口,發現也就那麽幾萬人,郡守完全管得過來,而且當時也沒有那麽充裕的官員人手能夠分配到敦煌郡來。

直到郭鵬決定執行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始建設河套之後,因為引入了大量人口,才有了恢復縣級政府的必要。

諸葛亮和司馬懿攜手抵達敦煌郡之後,立刻開始了繁重的工作。

他們都是在內閣經歷過行政訓練的成熟官僚,知道該怎麽處理政務,擁有一定的基礎行政能力,不是政治小白。

不過第一次深入地方,直接接觸黎庶百姓家,要親自去安排他們的生活和生產,這的確是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諸葛亮在敦煌,司馬懿在廣至,兩個年輕官員在各自的轄區內忙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

他們借助了敦煌郡府的一些吏員的幫助,才堪堪把敦煌縣和廣至縣這兩個縣的基礎居住問題給安排好。

居住好了,還要生產,要生活,不能讓這些人口靠著救濟糧過日子,要開墾土地生產糧食,這樣才能自給自足。

好在敦煌郡也並非是完全的蠻荒之地,之前也有開墾成熟的土地,只是沒有人去耕種,荒廢了。

現在重新開墾,辛勤勞作,還是能很快恢復生產的。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行家裏手,本身天賦也很高,經過最初的手忙腳亂之後,很快就安定下來,逐漸能上手處理好縣中事物。

在內閣裏他們很少需要自己做主,都是聽上官的安排辦事。

現在需要自己做主,為千萬人的生計做主,這種感覺就完全不同。

所以最開始諸葛亮和司馬懿都覺得手足無措。

不過他們到底還是接受了大規模理政訓練的成熟官員,技能優秀,只是熟練度不夠,稍微上手操作一番,熟練度就上來了。

尤其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