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給東漢帝國收屍(第2/2頁)

只是蔡邕閑來無事,某一日上表給郭鵬,希望郭鵬可以對他開放宮廷內收藏史料的場所,他想用余下的生命修一部關於東漢帝國的史書。

他想為東漢帝國收屍,全了自己最後一個念想,給他所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那些人做傳,記錄他們所經歷的所發生的事情。

於是郭某人才想到了修史的事情。

其實也不怪他,準確的說,這一時期,直到數百年後,史書的重要性和政治意義並沒有為人所重視。

且直到隋唐以前,修史書都不是官方組織的事情,都是私人行為,歷朝歷代官方並沒有想過專門派一群人給前朝修史。

包括《史記》在內,最開始的名字叫《太史公書》,是司馬遷的私修史書。

更早的孔子所修魯國史書《春秋》、無名氏所修《戰國策》還有《竹書紀年》等等都是一個性質的私修史書。

東漢時期,班固兄妹聯手修了《漢書》。

漢末三國時期,有諸國官僚士人私著的《魏略》、《三國志》、《英雄記》、《魏書》、《吳書》等私修史書。

到南北朝時期,包括《後漢書》、《華陽國志》等等,也是私修史書。

當時的政府官方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也不認為史書具備隋唐之後所普遍認知的可以給上一個朝代蓋棺論定並且宣布自家政權合法性的政治意義。

最開始禁止私修史書的人是隋文帝楊堅,不過隋朝國祚短,沒有能貫徹落實。

到了唐朝也沒明令禁止,但是設置了專門修史書的國史館。

從那以後被認同的所謂正史絕大部分都是官方下令組織修訂,為了給上一個朝代蓋棺論定並且宣揚自家政權合法性了。

這種史書就被稱作正史,當然除了滿清之外,也沒有真的嚴厲禁止私人修史,不過一律稱之為野史罷了。

於是滿清只好流行起了打打擦邊球的考據學。

而眼下,修史只是一群社會精英出於個人的某種目的或者志向而進行的行為,和官方沒什麽太大關系。

對蔡邕來說,想給東漢帝國收屍是一回事,自己閑極無聊也是一回事,並且想著和司馬遷還有班固兄妹比肩也是一回事。

他也想給後世留下一點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