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諸葛亮想要外放(第2/3頁)

最後諸葛瑾排到了員外郎的副職。

就因為他出身徐州,在郭氏故吏及其親屬團體這個【大家庭】之中,只是微末之位。

但是好歹也是洛陽京官,中樞官員。

那些不是郭氏故吏的弱勢地區出身官員連洛陽的京官官職都撈不到,無法享受洛陽便利的生活條件和優越的政治資源的傾斜。

甚至京畿地區的官職都撈不到,偏遠地區倒滿滿的都是這些人在做官。

這讓諸葛瑾一度很郁悶。

要不怎麽說人比人氣死人呢?

崔渠案中的主要犯事人員崔渠年紀比諸葛瑾小,但因為崔琰和田豐的關系,使得非郭氏故吏的崔氏一族也得到了田氏的照顧。

借由半個外戚的身份抄了近道,剛進入官場就是工部下屬虞部員外郎的副職。

諸葛瑾的升遷之路遙遙無期之時,崔渠已經提前預定了大好前程,甚至可以把手伸到吏部裏面。

這讓諸葛瑾一度消沉,還和胞弟諸葛亮諸葛均抱怨過此事,甚至產生了自求外放的想法。

覺得就算外放到地方,哪怕做一個縣令,都能發揮自己的志向,也好過在尚書台裏做著人家的手下小弟。

就因為出身徐州!

而且不是名門大族!

當時還在內閣埋頭九九六的諸葛亮和剛剛入職尚書台做微末跑腿小吏的諸葛均也沒有任何辦法。

結果延德三年年初崔渠案發,一大批抱著郭氏故吏集體的裙帶集團遭到了郭鵬的血洗。

郭鵬殺了很多人,趕走了很多人,諸葛瑾沒有受到任何牽連,本以為逆襲的機會來了,但是並沒有。

高層沒有改變,還是大力提拔自己人。

青兗冀三州人士得到了大規模提拔,諸葛瑾也算是撈到了好處,成功成為了員外郎,不算一無所獲。

盡管如此,也和諸葛瑾自己的設想相差很遠。

以他在尚書台工作的資歷和功績來看,怎麽著也不至於僅僅只是一個員外郎。

還是因為出身。

諸葛瑾無比痛恨自己的出身,甚至產生了更換戶籍到青兗冀三州的想法。

結果一年以後,延德四年年初,程昱集團和田豐集團的政治鬥爭徹底被引爆,兩人爭鬥不休,你來我往,搞得朝堂上是刀光劍影處處殺機。

一會兒程昱危險,一會兒田豐告急,墻頭草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站隊,朝堂混亂不已。

危急時刻,諸葛瑾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什麽也不做,稱病躲在家裏,躲過一劫。

但是到最後,獲利者既不是田豐也不是程昱,而是躺贏的許靖和張昭。

誰都想不到郭鵬會果斷的對功臣們下手,然後把至關重要的吏部和禮部大權拿回手裏,交給了兩個弱勢地區出身的官員。

但是,這對於天下弱勢群體官員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

伴隨著這波政治鬥爭的余波,一批人倒了血黴,一輩子都做不了官了,也有些人順勢而起,躺贏,就是因為他們弱勢地區出身的原因。

諸葛瑾順利在這波鬥爭之後被提拔為民政部右侍郎,成為了副部堂級高官。

剛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諸葛瑾還沒有反應過來,以為這是幻聽。

可是當前來宣讀任命文書的官員再一次說起這件事情,並且讓他領旨謝恩的時候,他才反應過來。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也不是做夢!

他真的成為了副部堂級高官,越過了那難以跨越的鴻溝,簡直就是奇跡。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諸葛瑾深刻的意識到了什麽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曾經痛恨的徐州人身份反而在此時此刻給他帶來了回報。

和諸葛瑾一樣的還有很多人,林林總總算起來,得有一百多人。

就此,在尚書台內,可以參與到朝政局勢當中的第三股勢力漸漸形成,而諸葛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有頭有臉的一員。

多年蟄伏和被壓制的經歷讓諸葛瑾得到了張昭的青睞,一力提拔諸葛瑾,並且得到了郭鵬的認可。

徐州人,豫州人,還有江南三州人士。

這些原先處境尷尬地位底下的跑腿小弟們,在這一波政治鬥爭之中成為了最後獲利的一群人。

他們就像是一根形狀無比契合的積木一樣,狠狠的插入了魏帝國漏出空缺的權力中樞。

青兗冀三州士人構建起來的裙帶網絡被狠狠地挖了一大塊出去。

他們已經不能繼續維持對魏帝國頂層政治資源的全面壟斷了。

這些弱勢官員們對於自己能有如此境遇感到無比的振奮,無比的慶幸。

懷著如此想法,諸葛瑾也帶著飽滿的情緒投入到了繁重的工作之中。

他們終於可以擡頭挺胸進行工作了。

而且遭到打擊的那些程昱集團和田豐集團的官員們在一段時間內都相對消沉,行事風格小心翼翼,非常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