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7章 運河之爭

對於程田黨爭,當時,郭鵬抱著看戲的心情等著朝局的變化。

結果一連等了兩個月,都沒什麽動靜。

郭某人正覺得這幫人是不是雷聲大雨點小,還是自己這邊出了什麽大問題之類的,然後就在四月份,還就真的等到了這次爆發。

程昱和田豐的激烈爭鬥正式擺上了台面。

之前曹操和田豐奉命聯合討論大運河的可行性和具體操作細節,本來談論的挺愉快,雙方從實際情況出發,達成了很多共識。

但是風雲突變,崔渠案之後,曹操站在程昱這邊,和田豐成了對頭,於是這種共識被推翻了不少。

內閣和工部之間的矛盾開始爆發。

從延德四年二月到四月,這種共識更是徹底消失,變成了針鋒相對的異議。

郭鵬要開鑿大運河連通南北交通的事情已經不是秘密,滿朝堂的人都知道。

雖然很多人覺得郭鵬這是勞師動眾得不償失,奈何皇帝為了“二三十年後的後人”一定要辦,他們也沒辦法。

關於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度更冷這種很奇怪的理由他們也不是很明白。

可誰讓郭鵬是皇帝呢?

而且從客觀意義上看,就算完全拋掉那個虛無縹緲的所謂未來二三十年間糧食大規模減產的說法,單單是連通南北交通,那也是一件大好事。

首先最重要的,是增強魏帝國對江南的控制。

魏帝國的根基在青兗二州,在冀州,後來又增加了豫州,總體來說,在關東一帶,還有河北平原上,不在江南。

江南甚至不是西漢和東漢的重心。

西漢和東漢歷代帝王都對開發江南興致缺缺,使得江南空有沃土而無法開發。

大瘟疫和戰亂之後,江南的漢人人口數量銳減,不復當年的數量。

人口少了,不能開發,自然也會多出很多不在掌控之中的勢力,比如山越,比如五溪蠻族,比如武陵蠻之類的,為禍江南。

這就更讓士族和地主階級興致缺缺,沒有興趣付出高昂的成本去開拓荒地。

開拓荒地是需要付出巨大高昂的成本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糧食成本,時間成本。

一塊荒地不是隨便刨幾下土就能種糧食的,剛種下去的糧食也不是第二天就能收獲的。

長達一年甚至兩年乃至三年的開荒時間裏,需要給農戶提供口糧,提供農具和一定的耕牛,維持他們的生活,這種高昂的成本根本就不是大地主們願意承擔的。

伺候一塊土地真的很難。

他們只想占據開發完善的,擁有完整的排水功能和灌溉功能的立刻就能上去耕種的土地。

荒地不在他們的眼中。

當然要是有人努力去開墾了荒地,他們當然不介意順手把那塊曾經的荒地拿過來。

願意付出高昂的成本去開墾荒地的只有國家,只有國家有財力和組織力去安排大量農民大量墾荒,大量開發,增加國家土地。

這種事情有且只有郭某人能去做。

郭鵬空前強化了魏帝國的力量之後,對江南進行了大規模征伐,並且集中農戶力量大規模屯墾江南荒地,大力發展江南農業。

專項投入資金以億計算,而且眼下看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收回成本。

有一些官員覺得郭某人那麽大手大腳的花錢開發江南是腦袋有問題,太好大喜功了。

而郭某人這一行為給更多朝臣的印象就是郭鵬決定要開發江南了,要把政策重點轉移到江南去了,未來江南會發展的很好。

而且現在魏帝國在江南的軍隊還超過十萬,這十萬人的糧秣除了可以自給自足的部分之外,還有很多是從江北運輸的,這也需要很多人力物力。

開鑿一條大運河,似乎真的可以省下很多事情。

從他們的私人角度來看,這也沒什麽,這樣明顯是有好處的。

從洛陽到江南的大運河可以幫助他們的商旅團隊更快更好地進入江南新興市場搶占份額。

水路運輸超過陸路運輸十數倍的運力以及可以減少的大量時間都能幫助他們的商隊走的越遠,回來的越早,賺取更多的錢。

這樣就不用擔心去江南還要長途跋涉了。

商隊可以直接從洛陽出發,走大運河的道路直接南下,抵達揚州,然後可以順著長江水道西進,抵達荊州。

江南雖然人口損失嚴重,但是好歹也有數百萬人口的剩余,荊州和揚州被整頓之後的人口也不會少,數年發展下來,積累的財富相當可觀。

他們很想去那裏賺大錢。

這幾年已經有人去了。

只是往返不便利,路途遙遠,獲利有限罷了。

江南的陸路交通到底沒有中原那麽發達。

但是中原那麽發達的交通網絡一方面限制了商品貨物價格的增長,一方面大量收費站也壓縮了他們的利潤空間,讓他們需要支出的成本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