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0章 於是魏帝國的避諱制度就這樣定了下來

王莽的腦袋在新莽末年被砍下來之後,一直都被東漢皇室所收藏。

漢獻帝被董卓帶去長安的時候,也把王莽的腦袋帶著了。

後來這顆腦袋兜兜轉轉還是被郭某人得到了,就和傳國玉璽一起獻給了劉健。

劉健禪位之後,這東西自然也回到了郭某人手上。

東漢皇室收藏這顆腦袋是為什麽,郭某人大概也能想出個理由,大概就是漢室皇族的一種嘲諷。

郭某人作為代漢的皇帝,和篡漢的王莽自然不同,為了表示這種不同,也要收藏著王莽的腦袋。

所以王莽真的挺倒黴的。

盡管如此,他也是被他自己一系列摸不著頭腦的改革給害死的。

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就沒有人對王莽滿意的,連底層老百姓都不覺得王莽的新政對他們有好處,可見王莽是多麽失敗。

縱使如此,他的去二名政策還是流傳下來了。

不僅符合禮制和避諱的需求,也成功讓人們都覺得單字名尊貴,雙字名低賤。

以至於某些犯人因為政治原因被改了雙名,從此就在人前擡不起頭,在子孫後代面前也擡不起頭,嚴重的甚至還會自殺。

單字名和雙字名的區別恐怖如斯。

但是在郭某人看來,這就不太方便了,而且也不是很好。

這一時期人口少,這樣搞還好,重名率也不會很高。

畢竟郭某人立業之前,很多老百姓有個姓就不錯了,不識字的情況下一個小名伴隨終生,根本沒有取名的條件,表字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單字名沒什麽問題。

郭某人開始統計人口之初,就要求老百姓都要有姓,也要有名。

不能是小名,必須要大名,不會取那就讓基層官員幫他們取名,於是一水兒的劉大王二李三什麽的,反正只能取單字名。

但是後來,隨著人口統計的加速,越來越多的人面臨重名的情況,而且還有很多人需要避諱。

包括郭某人做了皇帝以後,他的這個【鵬】字,所有人不能用了,必須要避諱,郭單作為太上皇,那個【單】字也不能用了。

這就給很多人取名字帶來了特別大的麻煩。

字就那麽多,你改來改去,還能自己造字不成?

學武則天?

到時候一個張偉橫行天下,你也是張偉,我也是張偉,他也是張偉,要是出了一個皇帝叫張偉,好了,大家一起改名吧。

為了避諱,朝廷規定,以後寫到【鵬】字的時候,就要用【朋】來代替,【單】字就要用【一】字來代替。

這樣搞下去,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重名會成為帝國的一個巨大麻煩。

所以郭某人處理完一些大事情之後,這種不算大事的大事也要提上日程,改變避諱制度和廢掉【去二名】這個政策也就勢在必行。

郭某人召開了會議,召集了尚書台的官員和內閣的官員,和他們商量改變避諱制度和去二名的政策的事情。

驟一聽說,大臣們都覺得有些奇怪,不知道皇帝怎麽突然想起了這個事情。

也就是棗祗對這個事情有所預料,於是站出來表示支持。

“近年來戶籍人口統計越來越多,人口增長速度之快前所未見,而陛下要求每人必須登記正名入戶籍,若是只用單字名,便會出現很高的重名現象,於朝廷統計不利。

今後我魏戶口若越來越多,重名者也會越來越多,一個張三也就罷了,千百個張三,誰知道誰是誰?這樣一來,對朝廷統治會很有很大的麻煩,不得不考慮到這樣的問題。”

棗祗開口說道:“陛下此舉,有利於國。”

棗祗表明了支持的態度,然後郭鵬看向了其他人。

比如禮部尚書崔琰。

崔琰感受到了郭鵬的目光。

他只好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單名為貴雙名為賤這種事情已經有上百年的時間了,已經成為習俗,是所有人都認同的事情,驟然改變,恐怕會有一些阻力,會有很多人感到疑慮。

而且最大的阻力不在重名,而在避諱,按照禮制,後人當為前人避諱,當為君上避諱,若是二字名,則避諱的範圍會大大增加,會給後人帶來更大的麻煩。

若遵循禮制,為尊者避諱,則雙名斷不可行,若是不行雙名,如棗部堂所言,這重名情況也的確令人為難,該如何改變,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決定的事情,臣請陛下三思。”

崔琰說的雖然不那麽好聽,但是也的確是實話。

從春秋時代【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開始,避諱就是後來所有人的煩惱。

但是對於君主專制來說,這也是一種助力,從各方面提醒著人們要注意上下尊卑,利於統治,是封建倫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