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2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第3/4頁)

知道火車知道鐵軌知道一切,卻不知道細節。

他不知道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看起來好像什麽都知道,但是真的落到實處,卻兩眼一抹瞎。

怎麽做?

用什麽做?

如何擴大產量實現量產?

他提出一個想法,工匠們面面相覷,詢問他該怎麽做,他不知道。

畫一門大炮出來讓工匠們照著圖紙去做,工匠們也是一頭霧水。

陛下,每一個部分的具體尺寸是多少?

炮管厚度是多少?

郭某人眨眨眼,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他只是一個皇帝而已,而不是技術流霸主,玩不來技術。

他所能做的,比當下人唯一先進的,就是他知道最終的成品是什麽,知道最終的目標指向何方。

他能劃定一個目標,讓工匠們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不用走彎路,直接朝著既定目標去實驗,去反復的失敗,去反復的記錄和積累經驗,如此才能一點一點前進。

他能把進步的流程給出來,剩下的,那中間的過程,就要靠當下的人們去慢慢探索了。

任何進步,都是伴隨著大量的社會需求和經驗堆積還有無數前人的失敗而達成的。

能夠促成進步的,也必須是最終的量產,普及到民間,為全民所共用,而不是一兩件精美絕倫的不計成本的手工工藝品。

郭某人攤牌了,他做不到。

三百年內都不可能。

所以他不擔心自己探索出來的帝國極壁會在三百年內被打破,他的分封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當然,如果後人中出現了什麽特別強悍的能人,天縱之才之類的,按照他的展望真的實現了技術的飛躍從而打破了他的帝國極壁,那郭某人在天之靈,想必會非常開心。

可現在,他看不到任何一丟丟的可能性,會讓自己的計劃出現波動。

所以,他決定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把孩子們放出去。

伴隨著一些挑戰性和危險性,讓他們在外開疆拓土,建設自己的國家,同時也不會動搖和威脅到郭瑾的地位。

郭瑾是大宗主,郭氏皇族的大宗主,擁有發展建設最完全的土地和郭鵬為他積累的雄厚的資本,根本不懼外部威脅。

把孩子們對他造成的內部威脅轉移為不成威脅的外部威脅,對郭瑾來說,也是放心的。

兄弟們在外征戰,若能成功,就能在帝國極壁之外開拓華夏文明的新紀元。

華夏之外,還是華夏,如此不斷地實現擴張,不斷的擴張民族的生存空間,讓大家都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或許自己的這一想法真正落實下去之後,就會成為改變歷史走向的決定性步伐。

產生了這樣的設想之後,郭鵬就開始秘密為這件事情進行準備。

比如自己打算擴張到什麽程度,擴張到什麽位置,如何鞏固帝國極壁。

東南西北四個大方向上,因為地勢和地形的不同,同樣的人從洛陽出發之後走一百天所能抵達的位置是不同的。

有些地方就算能抵達到,也因為特殊的環境而無法治理,相當於廢的。

帝國極壁是一種理論,在此之上的對外分封更是困難。

落到實際上需要仔細的勘探和思考,需要極其標準的測繪和論證,這在地理大發現以前是不可能的。

在人類對整個世界產生概念之前,都是不可能的。

而郭某人恰恰知道人類數千年探索的最終成果。

他知道地球,知道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甚至是南極洲,知道這些地方有多大,有多富饒,有多少人口承載力。

他心裏有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能夠為他的決定兜底,可以力排眾議。

這是他的眼光足以超越一切帝王並且推行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所以郭鵬把未來魏帝國向東的擴張極限設置在庫頁島,移民,努力開發那裏的黑土地和豐富的礦藏。

向北的擴張極限設定在了外蒙古一帶,以蘇武牧羊所在地的【北海】為終點,大力經營開發草原畜牧業,為中原百姓提供肉食和奶制品。

向西的擴張極限設定在了帕米爾高原,為華夏內地爭取足夠的戰略縱深,掌握住絲綢之路的第一階段,幹掉占據這條路的中間商們。

向南的擴張極限則設定到交州全境,包括紅河平原,也包括海南島和台灣島,努力移民開發,讓糧食一年兩熟或三熟成為現實,並且經營海上產業。

這個計劃若要完全實現,少說也要一百年時間,郭某人只能打個基礎定個計劃,之後要完成,估計要等郭瑾的兒子輩,甚至是孫子輩。

超過這個疆域極限,在交通沒有革命性飛躍的前提下,郡縣制就會崩潰,中央就無法治理,得不償失,不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應該奢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