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0章 仗打完了,他們賺什麽(第2/2頁)

或者說這未必就是威望,也可以說是一種認同,一種向往,一種追求。

沒人會無緣無故追求對自己沒有益處的東西,這種追求自然是有代價的,漢朝和匈奴爭奪西域的過程中付出的代價一點也不小。

但是那麽大的代價付出去了之後,便宜了郭某人,讓郭某人成功摘了桃子,成為了那個獲利最大的人。

因為兩漢四百年的深耕,以至於魏帝國不用動兵出戰就能獲得這些西域國家的臣服。

他們會主動前來朝拜,前來獻上貢品和國書,渴望成為中原帝國的藩屬國,跟上中原帝國發展的腳步。

因為知道中原帝國一旦強大起來就勢不可擋,所以他們也非常老實的接受這個局面。

更重要的是,兩漢四百年傳遞過去的漢文化已經在相當程度上維系住了西域與中原之間的聯系,使得政府層面的交流一度中斷,可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沒有中斷。

他們也會使用漢人的方式生活,穿絲綢,用漢人烹飪的方式做食物,用碗筷,甚至嘗試讀寫漢字,學習漢文化,以便於和中國交流。

這種高等級文化的輸出和傳播為魏帝國重返西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郭鵬徹底掌控西域免去了最嚴峻的考驗。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的那個晚上,郭某人端著一杯酒走出了勤政殿,擡頭看著天上掛著的那一輪明月,舉起了手裏的酒杯。

敬那些先人。

敬那些為了中原帝國在西域站穩腳跟前仆後繼不懼犧牲的先烈。

張騫,耿恭,班超,班勇。

還有無數聲名不顯的人,或者地位較高,是官方使者,或者地位較低,只是一個隨著時代潮流被遷移到西域去屯墾的普通黎庶。

因為這群人長達四百年的付出,才有了今日中原帝國重返西域而西域諸國紛紛來朝的盛況。

這杯酒,敬你們。

魏帝國皇帝郭某人代表全體魏帝國子民,將一杯酒灑在了這片未曾改變過顏色的土地上。

時過境遷,當年的明月換了一撥人來看,可是當年的人們與現在的郭某人對於西域的志向,一樣沒什麽區別。

你們的未盡之業,我會接手。

盡管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