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0章 紙張取代竹簡的歷史進程(第2/2頁)

不能得到準確的某地人口數據和糧食產量數據,郭某人就不能得知當地官員是否盡職盡責,有沒有按照他的要求施政。

人口數據的增長和糧食產量的增長非常能體現當地官員的盡職盡責程度。

同樣,這樣的數據也能決定郭某人對於當地的官員到底是褒獎還是懲罰,是升職還是拖出去宰掉。

數據的詳實與否,甚至可以讓郭某人窺探到他的權力是擴張了還是縮減了。

所以數據實在是太重要,這是他大力扶持計吏團體的原因。

他的計吏不僅廣泛存在與朝廷部門,也廣泛存在於天下各州郡縣,以出差公幹的名義跑遍天下,為他傳達詳實的地方數據。

他遍布全國的基層官吏們和中央派遣的計吏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竭盡全力的提高數據更新的頻率,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和真實性。

而這有兩個極大的前提。

第一,是中央擁有足夠數量的計吏和地方基層小吏。

這一點,郭某人十數年如一日的打造之下,實現了,他擁有足夠數量的計吏團隊,掌握足夠的數學能力,實力強大。

而這第二點,就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

要有足夠的書寫載體。

沒有足夠的書寫載體,就不能記錄詳盡的數據,就不能對數據進行高頻率的實時更新,數據就會出現滯後性,對國家治理很不利。

在竹簡成為主流書寫載體的時代,竹簡本身的記錄局限性和重量以及造價是實現這郭某人對大數據要求的絆腳石。

征戰不休的天下使得漢末開始逐漸流行起來的紙張書寫模式倒退回了竹簡書寫模式,讓中國人大規模使用紙張的時間往後拖延了一百多年。

這也影響到了郭某人推進魏政府執政能力的計劃。

這個狀態之下,他不得不用大量竹簡來應付他的需求,而這的確是有大量的不便。

那些重要的數據從地方送到中央來那是一車一車又一車,朝臣廣泛的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折騰地方的舉動,但是郭鵬一力堅持如此。

盡管如此,郭某人也準確的認識到這樣的情況是不能長時間持續的,紙張的普及是必須要完成的事情。

過去,他的權力和地位都不夠穩固,還有很多挑戰,不能貿然放出大量紙張挑動人們的神經,而在他的權力已經逐漸穩固的如今,他就可以放心的動手,開始紙張取代竹簡的歷史進程了。

在這個朝廷急需要稍微便宜一些的書寫載體來減少財政支出的時候,正是最初的歷史變革出現的時候。

響應時代的號召,本身也是轉移視線的一種方式,讓人不那麽快的察覺出這背後是郭某人在操縱。

處在郭鵬操縱之下的左伯站了出來。

他對外宣布他的紙張生產技藝有了改善,左伯紙的生產數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稍微加量且稍微低價一些的供給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