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1章 郭某人最懂得什麽叫舍得(第2/2頁)

以東漢那衰弱的皇權,也只能在京畿三輔這樣的要害之處和邊地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彰顯皇權,其他地方都是人家豪強的。

當然,交通不便利也是實際情況,是客觀事實。

偏遠地方往來一次洛陽就要好幾個月,中央要是深度幹預,做什麽事情都要往返匯報的話,地方行政也就廢了。

進入郭魏時代,情況發生了改變。

郭鵬沒有對這些地方職務的具體權力做出什麽改變,而是對組織結構進行了優化。

郡太守和縣令身邊的重要職位都是中央任命,只有少部分無關緊要的打雜小吏可以自行辟召。

這是郭鵬創業以來的規矩,建立魏國以後被強制復刻,取代了東漢的地方郡縣自行辟召。

當時有官員提出反對意見。

他們認為這樣一來中央壓力太大,村鄉之長就不說了,居然連一個縣中佐官都要親自安排,對地方的幹預未免過甚。

而且這種狀態下上官和下官之間出現矛盾的話,該怎麽辦事,又該如何調和?

就近地區還好,往來不會那麽艱難,要是天南海北的,往來艱難,耗費時間,任免不便,實在不利於中央統治,建議還是按照東漢時代來。

郭某人思考了一下,覺得這樣也有道理,官員任免往返洛陽的話,未免太過於浪費時間,會降低地方行政效率,所以做出了一些修改。

他下令擴編吏部官員數量,在每個州的州治所建設中央吏部分部,各派人常駐,可以就近處理每個州的人事變動,最後匯總到中央吏部做備案和審核就好了。

這樣一來就可以極大的增加辦事效率了。

當然吏部分部還是歸屬中央吏部管轄,歸程昱節制,不受地方官員的幹預。

但是這樣還是有人反對,認為中央還是幹預地方過甚,不利於地方治理。

這一次,郭某人沒有妥協。

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就是要讓他們都成為中央官員,而不是地方官的部下。

為了中央集權,造成些許的行政不便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人事任免這種大權必須掌握在中央,而不是地方。

郭某人從來不認為世上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他一路走來,最懂得什麽叫舍得。

像北宋那種強幹弱枝到了極致的辦法當然不行,那實在是太限制地方發展了,他現在做的已經相當溫和了。

當然這種想法不能往外透露,他就簡單一句“孤修了那麽多路就是用來做擺設嗎”,就把所有質疑給強行壓制下去了。

言下之意就是我修了那麽多路那麽多驛站就是在加強信息傳播速度,你們還要怎樣?

當我那麽多錢是白花的?

官員們頓時大驚。

感情皇帝修路還有這方面的考慮?

您老人家十幾年前開始修路的時候就想到這一層了?

您那麽早就想著要做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