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2章 東北巨獸

延德二年十月二十六,扶余國有一支騎兵正在朝著公孫氏領地前進的消息被魏軍密探探知。

得知消息以後,張飛大為興奮,立刻請戰。

“請將軍給我五千騎兵,我必然將這群蠻夷全數殲滅,一個不留!”

張飛用強大的自信向於禁請戰。

於禁當然相信張飛可以戰勝,但是怎麽想都覺得有些奇怪。

“不對啊,如果扶余人想要支援公孫度,應該火速派兵,一路疾馳往此處而來,但是這群扶余人卻一點也不著急。”

從於禁得到的情報來看,扶余人的軍隊數量不多,速度還慢的要死,閑庭信步的樣子,感覺不是來支援公孫氏,倒像是來旅遊的。

於禁很快得出了結論——扶余人不像是來支援的。

思來想去,於禁身邊的參謀提出了一種可能。

“很有可能這些扶余人只是來觀望局勢,並沒有打算真的出兵,可能是懾於我魏之威望,不敢來援,卻囿於同盟,不得不出兵擺出姿態以應付局面,他們不敢主動出擊。”

大家都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於禁也覺得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於是便不把扶余人的威脅放在眼裏。

而是把這種姿態當做一種進兵討伐扶余國的把柄。

你敢出兵策應公孫度,對我魏國疆土造成威脅,那我要收拾你的話,你可別叫冤屈。

多好的出兵借口。

而且思考一下,於禁覺得扶余國既然做出了反應,那麽高句驪國也不好說,而且這樣說起來,很有可能是公孫氏向他們求援所致。

很好,這也是一個借口。

於禁搖頭,沒有答應張飛的出兵請求。

然後一邊派人嚴密監視扶余國和高句驪國的軍隊動向,一邊繼續加緊圍攻新昌縣。

根據魏帝國在戰前的了解,扶余國和高句驪國都不是簡單的很好消滅的小國。

扶余國有近四十萬人口,高句驪的人口比扶余國只多不少。

這兩國雖然在國家組織上不能和魏帝國相提並論,但是各種意義上都具備了一個成型國家的形態。

官制也好,軍制也好,戶口制度也好,賦稅也好,農業生產也好,都具備了一個封建國家的基礎。

他們有官員,有較為成熟的軍隊組織,還有戶口統計,也有依托在戶口統計之上的賦稅制度,農業生產采用青銅或者鐵制農具,基本普及了牛耕,各方面都和中原別無二致。

所不同的是國家文化底蘊和國家體量,這一點,是高句驪無論如何也無法和中原帝國相提並論的。

無獨有偶,扶余國也是如此。

這兩國距離中國很近,各方面都復制了中國,各方面都有不同尋常的表現,因此郭鵬在設計平定公孫度的時候也考慮到這兩個國家的威脅。

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

東漢是沒有余力收拾這兩個國家,而且這兩個國家本身也受到了公孫氏和鮮卑的巨大威脅,本身發展潛力不大。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根據參謀台的具體分析,郭鵬了解到,現在的局勢和前漢末年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郭魏帝國橫空出世,鮮卑更是被郭鵬連續多年打擊,兩次大規模的北伐不說,還有張飛這個鮮卑終結者在邊關連年征戰不休。

張飛為了更好的打擊鮮卑人的潛力,甚至用誘騙的方式把鮮卑人騙到邊境來打,采用的是滅絕般的手法消滅鮮卑部族,以至於延長城一線的大草原上幾乎被張飛打成了鮮卑真空帶。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東漢前期不斷向南遷移到長城附近的鮮卑部族被迫成規模的北遷以躲避魏帝國軍隊的不間斷打擊,不能繼續威脅邊關。

因為待不下去了,以至於同樣遭到鮮卑威脅的扶余國和高句驪的最大憂患消失了,使得他們有了發展的余地。

再加上郭鵬要掃滅公孫度占據遼東,則進一步把他們的大敵給消滅了,他們就會失去制約他們發展的最大因素。

如此局面之下,如果郭鵬學習司馬懿,把這個開發困難且苦寒的遼東給放置不管,把三十萬漢人內遷,則遼東必然成為高句驪和扶余的樂園,他們一定會占據遼東大規模發展。

短期內看不到威脅,但是五十年後呢?一百年之後呢?

正是中原帝國對東北之地的不甚關注,以及政治鬥爭和交通方面的各種問題,還有魏晉之後中原崩亂,使得國家四百年不得統一。

這種情況就導致了高句驪沒有了主要對手,消滅了扶余之後,高句驪掙脫束縛和掣肘,在一個無比優越的政治環境之中不斷發展壯大。

數百年間,中原沉淪,高句驪卻如魚得水,不斷縱兵吞並周邊大小國家、部落,人口日益增多。

他們甚至還吸收了相當數量的中原漢人逃難的移民,得到了先進技術和文化,於是生產力越來越強,越來越成為一個強大的封建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