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9章 征伐遼東(第2/3頁)

參謀台之中,商討此戰戰略戰術之時,從蜀中返回的荀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止,公孫度在遼東和當地蠻夷還有三韓關系甚好,若是高句麗以及三韓出兵相助,應該不止這些人。”

戲忠補充了一下:“林林總總算起來,公孫度若要抵抗,真的拉起一支五萬人左右的軍隊不是難事,我軍若要蕩平公孫度,兵馬至少不應該比他少太多。”

郭鵬點了點頭。

“雖然說是最後一戰,必勝之戰,但是,不能小覷公孫度,公孫度割據遼東,誅滅豪門,對遼東之地的掌控非一般人可以比較,向外交好高句麗和三韓,拉起五萬人不難,我軍不能少。”

稍微思考了一番,郭鵬開口問道:“廣陽大營的準備差不多完成了,於文則那邊練了三萬兵馬,可以在這一次派上用場,廣陽大營就立起來吧,這一戰,就拿一部分精銳,配合一下廣陽大營的新兵,去打,也算是練兵之戰了。”

揚州之戰結束以後,於禁北調幽州廣陽郡薊縣,負責統轄東北兵團。

郭鵬下令於禁在冀州幽州和並州三州募兵三萬,作為即將建立起來的廣陽大營的兵馬,在討伐公孫度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與此同時,郭鵬也下令對魏軍大營進行再一次的變更,變原來的四大營為六大營。

廣陽大營是魏軍整個集團的第六個大營。

之前四個分別是洛陽大營,長安大營,陳留大營和丹陽大營。

每個大營基本上有兵三萬,配合著鎮守區域內的地方守備軍指揮使下轄軍隊,戰時一並歸屬大營總督調遣作戰。

這一次更改,洛陽大營作為中央兵團大營自然不會有什麽更改,一切如故,鎮守從潼關到旋門關之間全部的洛陽京畿地區。

而長安大營已經被郭鵬下令遷移到涼州漢陽郡,更名為漢陽大營,作為西北兵團總基地而存在,歸屬曹仁指揮,扼守西北涼州,拱衛關中之地。

位居丹陽的丹陽大營也沒有發生什麽更改,依然是張遼統轄,負責鎮守江東,為江東兵團總基地,討伐山越,開拓南疆,任務十分重要而深遠。

位居陳留的陳留大營在討伐荊州和益州之後明顯就不太適合存在了,所以討伐完荊州之後就開始總體向南郡江陵遷移。

現在又攻克了益州,局勢發生了變化,廬江郡守備軍、上庸郡守備軍、南郡守備軍、漢中郡守備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統統撤銷。

之後一個大營明顯不夠用,於是郭鵬幹脆將一個大營拆分為兩個大營。

一個放置在南郡江陵,為江陵大營,主要負責荊州方面的戰事,負責持續開拓荊南四郡,並且為之後進軍交州做準備。

另一個就放置在成都,為成都大營,鎮守蜀中,為之後討伐南中做準備。

陳留大營一分為二,樂進一個人分身乏術,於是郭鵬念及本次大軍征戰益州的功勞,論功行賞,升任朱靈擔任江陵大營總督職位,總管江陵大營三萬軍隊,以郭烈擔任副都督,為朱靈之副手,共同鎮守荊州。

樂進那邊自然為成都大營總督,管轄成都大營三萬軍隊,戰時可以統帥整個益州的全部軍隊,讓老將李乾擔任他的副手,一起鎮守益州。

於是魏軍的六個大營就建立了起來,與此同時,又讓一批新的守備走馬上任。

荊南四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各自設立守備軍。

以蔡瑁擔任武陵郡守備軍指揮使,徐晃擔任長沙郡守備軍指揮使,文聘擔任零陵郡守備軍指揮使,甘寧擔任桂陽郡守備軍指揮使。

他們全都聽從朱靈的指揮,在之前樂進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對荊南四郡的控制。

益州那邊,郭鵬也把之前劉璋在牂牁郡和越嶲郡打下的基礎給全盤接受了,下令建立起牂牁郡守備軍和越嶲郡守備軍。

以黃忠擔任牂牁郡守備軍指揮使,張郃擔任越嶲郡守備軍指揮使,一起接受樂進的指揮。

曹純和李典在戰後就和中央軍一起被調回去了,關羽和曹休兩人則暫時沒回去,依舊接受樂進的指揮,將參與蜀中第二階段的戰爭。

這些大營的處置決定已經結束,所以第六個大營廣陽大營的建立也是必然的,鎮守東北地區,作為河北之地的軍事中心,它的存在十分必要。

於禁當然是當之無愧的總督人選,平定公孫度這一戰,郭鵬也會交給於禁來指揮,讓於禁率領東北兵團全權負責這場戰事,討伐公孫度。

自然,這一戰之中,依然是三路出兵。

魏帝國其實對遼東地理已經了解得很多了,多年滲透,遼東地理氣候在魏帝國的參謀台內根本不是個問題。

所以在出兵遼東會遇到遼澤和遼水阻礙的時候,郭某人直接指著地圖提出了自己的兩路出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