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6章 作威作福的馬家父子(第2/2頁)

涼州的情況和中原州郡就不同了,三代涼州人主導的中央政府禍害的漢王朝崩滅,天下人對涼州人的感官極差,郭鵬若要在涼州對著大小軍閥和羌胡人等大開殺戒,估計天下人都要叫好。

那就再好不過了。

東漢末年的涼州和現在的西北完全不是一個模樣,現在是落後和荒涼的代名詞,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比較糟糕,但是那個時候則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密布,還有大量的大草原。

那個時候的涼州水草豐美,否則隴右之地也不會成為天下最重要的產馬地,河西走廊也不會成為漢武帝北伐匈奴的後勤基地。

現在世人印象裏的荒涼模樣,主要是唐朝以後氣候逐漸變冷,加上人口激增,不科學耕種土地所逐漸造成的。

而東漢末年的涼州可以產馬,可以屯田生產糧食,開發起來結果絕對不差。

所以說破壞環境這個事情,還真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當然了,在破壞速度和力度上,古人是不能和現代人相提並論的,但要說這個鍋完全扣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頭上,也不客觀。

郭鵬想要占據涼州,占據隴右這個最重要的產馬地,把馬政建設起來,然後,他就要改造自己的騎兵了。

高橋馬鞍,雙馬蹬,馬蹄鐵,全套馬具齊備,郭某人要讓自己的騎兵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之所以一直都在忍著沒有讓自己的騎兵進化,不是因為馬鞍馬鐙這些東西他弄不出來。

和紙張印刷術一樣,他早就秘密總結出了成熟的技術,培養了一批成熟的技術骨幹,時機一到,就能立刻擴大生產實現量產。

之所以不拿出來,就是因為時機不到。

馬鞍和馬鐙以及馬蹄鐵等物品並不是什麽高技術含量的化工品,不像火藥這樣得不到配方給他十年都摸索不出來。

只要在戰場上遺失了一套馬具,敵人就可以依葫蘆畫瓢,到時候占據隴右優勢養馬地的涼州軍團的騎兵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對郭某人來說太不利了。

郭某人不惜讓自己的騎兵也被限制住,也不能解放雙手戰鬥,也要面臨長途奔襲的困境,即使如此,也要爭取到最大的優勢,他也要拿下隴右再說。

然後一口氣放出整套馬具,用最快的速度打造出一支橫行天下的鐵騎。

在自己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拿出這些東西,確保情況可控,盡可能長時間的保持這樣的優勢,而不能學宋人。

自身的戰略態勢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居然絲毫不在意技術的保密,自己的技術都給外族人學了去,人才大量外流,不倒黴才怪。

宋朝就是沒有唐朝的命,卻染上了唐朝的傲慢之病。

這種病,郭某人得不起,必須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