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9章 張魯之死(第2/2頁)

法正以自己作為關中人並且曾經南下蜀中的經驗之談,建議龐羲走祁山道,出祁山,至漢陽郡。

理由也很簡單,祁山古道相對於其余幾條出蜀的道路來說,是最能承載大規模軍隊數量的。

這條道路是在東漢初年,為了應對氐、羌之亂,由武都太守虞詡重修,且有西漢水之便利條件,進軍的路途大體上與水道重合,相對於蜀中極其困難的道路而言,水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艘大船可以運載的糧食數量能抵得上幾十輛大車,郭鵬在進軍關西的路途上也是想方設法的利用水道減輕後勤部隊的運輸壓力。

關西之地尚且如此,蜀中就更不用說了。

為了北越秦嶺抵達關中,蜀人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才有人說,蜀中是困龍之局,天賦蜀中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物產,卻也給了蜀中最難以向外界交通的地理條件。

外人入蜀難,蜀人外出,則是難上加難,外軍南征蜀中,是難上加難再加難,蜀軍北伐,是純粹的噩夢。

法正走過艱難的蜀道,和外地商旅多有往來,深知蜀道難行,因此認為相對平坦好走且可以相對更多的利用水道運輸糧草的祁山道是最合適的。

龐羲深以為然,覺得法正說的很對,於是派人去勘探祁山古道的路途和走勢,然後繼續和法正商議出了秦嶺之後的戰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