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9章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第2/2頁)

不過能傳授五經家法的老師人數就極其有限了,除了蔡邕之外,只有鄭玄推薦了一個弟子願意幫助郭鵬。

雖然也有很多學者到齊國學宮遊學,看重蔡邕的名聲和蔡邕交流,討論學術,談論到請他們做老師傳授經義給郭鵬麾下文武們的子弟的時候,則一概推卻。

這樣一來,中高級政治人才就很難培養。

偏偏這一部分十分重要,是不可或缺的。

這個時代的全部統治知識都來源於五經十四家法。

底層摸爬滾打、靠積累經驗積累起來的人才,是有極限的,專門學習技術的人才,也是有極限的。

沒有學習政治理念和方法論的人,就不能突破統治極限、不能成為真正的國家棟梁。

五經十四家法首先是政治,然後才是學術,它囊括了這個時代全部的統治知識,以培養中高級政治家為目標,這就是五經十四家法存在的意義。

接受了這樣的統治知識的教育和培養,再經過基層歷練,一步一步往上走,然後才能接手關乎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人的政治任務,進行政治決策,是最關鍵的大腦。

郭某人自己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之下學習,學習了足夠的統治知識之後,才能遊刃有余的對數百近千萬的人口進行統治,並且對自己的一些設想進行實踐。

沒有之前在雒陽七八年的學習實踐,他敢肯定自己辦不到這一切。

掌握不了大腦,就算四肢健全肌肉發達無比強悍,也還是要被操控。

這是郭鵬最關心的事情,他不能只打造出一個無腦的肌肉壯漢。

所以從最開始在青州做官的時候,他就有意識的給麾下的每一名士族出身的郡守縣令都配備了識字、並且經過一段時間歷練之後挑選出來的鄉長和村長做辦事吏員。

郭鵬囑咐這些人,讓他們從吏員開始做,想方設法的從這些郡守縣令身上學習到來源於各學派有效的統治知識,學習他們處理事情的手段。

然後記錄,送到郭鵬手上匯總,加上郭鵬自己的經驗,編纂成冊,變成郭鵬麾下專用的十分粗糙的政治教材,傳授給新選拔出來的村長和鄉長們。

郭鵬試圖培養他們,讓他們具備統治一縣一郡之地十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的可能。

這是偷師,而且效果很不確定,是權宜之計,不是可行的計策,培養出真正的政治家的可能性極低。

事實上也是如此,哪怕到如今,縣以上的行政單位的行政長官基本上都是士族子弟,郭鵬也只能通過把持基層的鄉村組織和軍隊確保自己的權力。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

郭鵬試圖把齊國的學宮辦成一所真正的學校,接受寒門和黎庶子弟,自己編纂可靠的教材,把學子從小到大進行教育培養,然後通過考試,任用為官,打破士族的教育和人才壟斷。

然而這一點都不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