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5章 被粉碎的驕傲(第2/2頁)

親衛接過腦袋,領命而去。

光砍腦袋還不夠,一個趙能殺掉了,四個郡國幾百上千個新設的鄉村,自己一個人殺不過來。

於是郭鵬立刻下令青州州牧府邸派出官員,帶著流民定居花名冊,到各個村莊做人口普查。

活人死人全部登記在冊,活人暫且不管,死人了,給我找出死因,一旦發現問題,把村長直接斬首示眾。

建立村莊的時候,郭鵬就定下了人口普查政策,每一個村莊定居多少人,每一個人的性別名字和生日都登記在冊,多一個少一個都要增添或者刪改,不準有例外。

現在倒是派上了用場。

郭鵬發現了自己政策上的漏洞,很簡單,顯而易見的漏洞,很容易被鉆。

以為政策推行下去就沒有問題了,這是狂妄的。

而指望靠人的良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是行不通的。

政策必須與時俱進,律法也一樣。

郭鵬的驕傲被粉碎,明白了自己的錯誤,開始尋求改進之法。

對於郭鵬斬殺犯罪者傳首四方的行為,荀彧表達了反對的意見。

“殺戮固然可以止一時的犯罪,但是之所以有人犯罪,是因為政策有疏漏,若不改正政策上的疏漏,則犯罪的人會越來越多,殺無止境,明公身負一州之望,不可不察。”

郭鵬則嘆了口氣,對荀彧說道:“文若之言,我自然知道,我一個人,殺不掉所有坑害黎庶之人,文若有什麽計策教我嗎?”

荀彧思考了一番,開口道:“明公可以派巡查使者四方巡查,不定時,不定人數,不定路線,可明察,可暗訪,如此,可使地方村、鄉之長心有畏懼,不敢肆意妄為,可以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

“這件事情我會吩咐下去的。”

郭鵬點了點頭。

而後荀彧又建議郭鵬不要太多的任用那些出身卑賤貧苦之人,認為他們出身貧苦,貪戀錢財和地位,一朝得到權力,很難不為自己謀私。

荀彧舉了一些西漢時期的例子給郭鵬聽,說那些出身貧苦的人,會有一些窮怕了的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祟之下,就算讀了書識了字,得到權力之後,也會報復性的使用權力。

他們變本加厲的折磨黎庶,並且大範圍大規模的斂財,變成守財奴一樣的人,到死都不悔改,這種事情屢見不爽。

所以大漢朝吸取了這些教訓,才規定做官的人要自己家有家產,飽讀詩書,有德行,這樣才不會貪財,才不會壓榨黎庶貪汙公款。

荀彧建議郭鵬多任用士族子弟去做村、鄉長,士族子弟家有余財,不會貪戀這些許的財富,如此可以相當程度上避免這種事情的誕生。

這樣雙管齊下,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