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8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2/2頁)

客觀的來說,幽州的底蘊和河北中原的底蘊,真的相差太大了。

就算拋開這一切都不談,在講究門第出身的時代,一百個郭鵬都趕不上一個袁紹袁術,任何簡單路線都是不存在的。

這不是遊戲,攻克一座城池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解決掉了,所有的都歸遊戲主角。

不是這樣的,城裏有人,人,才是一切。

名望、官位、出身、籍貫等等等等。

限制的因素太多了。

漢中央統一的時候還好,中央詔令就是大義名分,地方的抵觸情緒還沒有那麽強。

等到中央大亂,地方各自為政,各謀生路,是同地域的人比較可靠,還是隔著大江大河或者雄關的外人比較可靠呢?

河南河北,江南江北,關東關西,東州益州,各大區域都能給劃一個標準出來,標準之內的大家可能明爭暗鬥,但是遇到標準之外的就是團結一致槍口朝外。

縱觀各大軍閥勢力發展的路線,都不難發現地方保護主義橫行的跡象。

袁紹麾下的河北本地士族集團與河南潁川汝南士族集團之間的爭鬥。

陶謙麾下的江南丹陽集團和江北徐州本地士族集團的矛盾。

劉焉麾下的東州集團和益州本地士族集團之間的矛盾。

這些矛盾都曾經對各大勢力產生過很大的負面影響。

袁紹麾下郭圖逢紀審配田豐等人的爭鬥,直接影響了袁紹的戰略決策。

劉備壓根兒就沒有什麽基本盤的概念,平原呆不住,徐州也守不住,汝南也呆不住,新野更不用說。

就算占據了益州之後,從劉焉時代延續下來的東州人和益州人的矛盾貫穿了蜀漢政權的整個歷史,從開始到結束,折騰的蜀漢政權不得善終。

曹操在兗州本地人陳宮等人的幫助下統治兗州,因為不能接受本地名士邊讓的詆毀,將之誅殺,直接引起了兗州本地人的反感,陳宮等人迎來呂布討伐曹操,差點翻車。

外來統治者想要在本地站穩腳跟,必須要有自己可靠的基本盤力量,否則不足以和勢力龐大根深蒂固的本土豪強勢力抗衡。

而這樣的抗衡必然會帶來矛盾爭端,引發內部鬥爭,統治者精明一點還好,統治者一旦失誤,就不好說了。

相對於他們來說,袁術走的是基本盤路線,內部鬥爭很少,主要是他人比較天真可愛,所以敗了。

孫吳政權出身吳郡,算是江東本地人,所以得以在外部巨大的壓力下維持統治,曹操都拿他們沒有辦法。

郭鵬仔細思考過這些問題。

他親身體會過漢末士人們對籍貫地域的重視以及以籍貫地域為認同互相抱團的行為。

他的底蘊不如袁紹,身份不如劉焉,準備時間和做官資歷不及陶謙,各方面都不足,還是不要踩雷比較好。

所以郭鵬才確定了自己的基本路線。

不能江南,不能河北,不能關西,不能益州。

只能在中原之地尋找可靠的發家地盤。

現在萬事俱備,就欠一股東風,郭鵬要親自趕去雒陽,迎著吹起來的東風,展翅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