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6章 支援盧植的合適人選(第2/2頁)

涼州三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因此涼州本土勢力和雒陽朝廷的關系相當不好,涼州對中央的信任度很低,尤其在段颎死掉之後更是如此。

三明的淒慘下場告誡了所有涼州出身的武將實力派,讓他們從此對中央朝廷小心謹慎,永遠都要懷疑朝廷的用意。

尤其當朝廷想要剝奪兵權的時候,更要擦亮雙眼,千萬不要被一時的官職許諾給迷惑了。

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但是長期和平的生活讓關東人不善戰,東漢朝廷在戰時必須要仰仗關西武人,這是不爭的事實。

就好像這個時候,東漢朝廷選出來的支援盧植的合適人選,還是西涼武人,董卓董仲穎。

董卓出生在潁川,因為當時他爹在潁川做小吏,稍微長大一點之後,董卓跟著離職的父親回到了涼州老家,開始了自己的豪俠之旅。

這也是漢末豪強大戶家子弟一貫的作風,尤其在涼州著這種漢胡雜居的地區,文弱是混不開的,只有強悍豪爽講義氣才能混出名堂。

董卓就靠著強悍豪爽講義氣的作風,不僅在漢人大戶中吃得開,在羌人部族中也吃得開,很多人願意跟隨他,做他的部曲。

所以董卓的部曲之中不僅有漢人,也有羌人和其他族裔,是一支強悍的混成部隊。

董卓成年以後被涼州刺史征辟做官,遇到匈奴來犯,領兵大破匈奴,斬首一千余,立下大功,由此發跡,成為涼州武人集團之中的一員。

後來涼州再次爆發羌人和鮮卑人聯合的叛亂,董卓出任張奐的軍司馬,一起平定叛亂,積累戰功,歷任並州益州的官職,但是後來犯罪,估計是受到當時董卓的上司張奐的牽連,被免職了。

受到這樣的打擊,董卓逐漸精明起來,通過同為涼州人的段颎的關系被段颎推薦進入公府,而後被當時的司徒袁隗征辟做官,成為了袁氏故吏這個龐大群體之中的一員。

後來董卓做過桓帝的羽林郎,並且步步高升,借助這樣的經歷,董卓開始學會利用自身的優勢躲避風險,賺取好處,和壓制武人的東漢政府鬥智鬥勇。

此時,董卓擔任的職位是河東太守。

河東距離雒陽不遠,董卓麾下又有能征善戰的涼州兵馬,於是在宦官的推薦下,朝廷決定征調董卓作為盧植的副手,聽從盧植的調遣,一起討伐張角。

這個命令六天之後就送到了盧植手上,而幾乎同時,這個命令也送到了董卓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