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8章 近水樓台先得月(第2/3頁)

但是這是針對公卿貴族子弟的優厚待遇,一般家庭的子弟和貧寒家庭子弟只能學成之後離開太學回到家鄉自謀生路,沒那麽多官可以做。

郭單在朝中沒有任何門路,如果不走曹氏的道路,郭鵬就只好在京城裏學習,學習之後還要回到譙縣,再去尋求舉孝廉之路的話,就要難的多。

現在有曹氏的幫襯,郭鵬可以提前好幾年直接以童子郎的身份進入太學,在曹氏的幫襯下可以走公卿貴族路線,學滿八年,二十歲不到就能出仕為官。

這是一條康莊大道。

而這八年裏面,郭鵬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而沒有曹氏的幫助,就想都不要想。

所以郭單和郭鵬實際上沒有什麽選擇的資格。

而且郭單和郭鵬都不滿足只是在太學裏待幾年就回來。

郭單希望郭鵬學滿五經,能出名最好,不能出名也要帶著五經回家,把經書作為郭家家傳,給後代子孫,留下發達的希望。

郭鵬希望的則是學滿五經,出名為官,掙到一份名望和權勢,在漢末亂世之中配合曹操活出自己的精彩,最不濟也要保全家人,讓他們得以善始善終。

所以進入太學只是第一步,之後,郭鵬還要不斷努力的學習,得到優秀的師承,成為一個有名望的學者。

最好成為『名士』當中的一員,躋身上流社會,那樣的話,生存幾率會高很多。

太學裏的自由度太高,想要做到這些,看起來很艱難,這需要極高的自律自覺,還要有沉下心來忍耐寂寞寒窗苦讀的決心,對於十二歲的郭鵬來說,似乎非常困難。

所以曹嵩和曹熾可能對郭鵬有點不太相信,不確定還是一個少年的郭鵬能否抵擋住聲色犬馬的誘惑。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曹氏投資的很多,但是只要能結親,這本錢其實就已經收回來了,對曹氏家族提高家族的社會地位是大有好處的。

接下來其實都能算作盈利,但凡有所得,都是盈利,郭鵬越好,曹氏越好,兩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實際上已經是利益共同體了。

所以由不得曹嵩和曹熾不在郭鵬的出路上多費心思。

還真別說,這一想,還真叫曹嵩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對了,小乙,孟德在雒陽為官時,結識了議郎蔡邕和光祿大夫橋玄,蔡邕是前太傅胡廣的弟子,名氣很大,才學廣博,橋玄成名已久,德高望重,孟德非常敬仰他們,他們對孟德也有不錯的印象。

現在,蔡邕正受皇命在東觀校書,深居簡出,橋玄專心治學,不怎麽參與社會交流,不過你若是在學業上有什麽疑惑,可以去問他們,我叫孟德為你寫一封推薦信,相信蔡邕和橋玄不會拒絕你。”

曹嵩這樣一說,頓時引起了郭鵬的注意。

蔡邕,可能說起來不是很有名氣,但是他的女兒就太有名氣了。

蔡琰蔡文姬,或者說,蔡昭姬。

自然,郭鵬對蔡琰沒有任何興趣,人家現在只是個兩歲的娃娃而已。

郭鵬只對蔡邕感興趣。

蔡邕毫無疑問是一名學問大家,在學術上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儒家經典、詞賦音樂、天文地理、書法繪畫等無所不通,師從前太傅胡廣,名聲很大,很受人尊崇。

郭鵬忽然意識到自己並非一定要在太學裏面找到適合自己的授業恩師,蔡邕精通儒家經典,對儒門五經都有很深的研究水平,還主持刻印了鼎鼎大名的『熹平石經』。

這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人選。

至於橋玄,現在是光祿大夫,未來會成為太尉,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學者、將領,文武雙全。

他和曹操之間的關系非常不錯,史載他認為曹操有安邦定國的能力,曹操在建安年間、曹丕在黃初年間經過橋玄墓的時候都有祭祀他。

至於以訛傳訛的二喬之父什麽的純屬無稽之談,橋玄在黃巾起義這一年就已經去世了,而喬國老則活到了好些年以後了,赤壁之戰前後還登場過。

說起來,郭鵬也意識到自己現在的某些劣勢,曹嵩和曹熾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自己往上走,但是他們無法扭轉社會輿論。

曹氏這等濁流是無法占據輿論高地,輿論高地一直為士族所把握。

自己借助曹氏的力量進入雒陽,也必將受其身上汙名的拖累,這是一個難以抹去的汙點,但是並非沒有扭轉的辦法。

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兒為妻子,那可是宦官的女兒,真要說起來,社會輿論能把荀彧埋汰死,但是因為種種因素,荀彧靠才名扭轉了劣勢,以『王佐之才』的身份重裝上陣。

雖然郭鵬沒有荀氏的名氣和勢力,但是郭鵬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名,就是一定要出名,還是要那種能夠被士人接受的出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