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7章 關系戶的自我修養(第2/2頁)

一名博士可以傳授數百甚至上千名子弟,而太學學子人數最多的時候有三萬。

而後隨著經學方面的發展,五名博士的傳承者出現了對經典有不同解釋的優秀者,每一經衍生出了不同派別和其傳承者。

於是到了西漢末年東漢初年,五經博士已經有了十四人,號稱五經十四博士,一直到現如今都沒有改變。

比如研究《尚書》的就有歐陽氏、大小夏侯氏三家博士,而弘農楊氏家傳的經典就是《歐陽尚書》。

研究《易》的有施氏,孟氏,梁丘氏和京氏四家,汝南袁氏家傳的經典就是《孟氏易》。

所謂家傳,一般都是頂級士族才有的權利。

因為家中某一位先人跟隨早期某位博士學習了經典,非常優秀,被博士承認,得到了開宗立派傳承弟子的資格,就算是掌握了這一本經典的解釋權。

從此以後,出自這一家的家族子弟和學生,都可以不用通過太學,年歲到了直接走舉孝廉之路就可以做官,省去中間環節。

而不是這一家族的子弟和學生就要靠出身和運氣,進入太學學習某一本經典,然後通過漢政府的統一選拔為官。

也就是說掌握了某一本經典的解釋權的人就能興盛一整個家族,從此以後家族子弟就可以不用經過太學,直接舉孝廉做官,還能廣收門徒,門徒中優秀者也有資格直接舉孝廉做官。

汝南袁氏掌握了《孟氏易》的經典解釋權和授徒資格,因此發家興盛,形成了四世三公的局面。

弘農楊氏掌握了《歐陽尚書》,同樣出現了四世三公的局面,堪稱天下豪族。

至於在兩晉登頂士族豪門之巔峰的瑯琊王氏,則是家傳《嚴氏春秋公羊傳》。

也就是說,這些掌握經典傳承的家族和東漢政府一樣,擁有讓人做官的資格,其權威不下於東漢政府,甚至在地方高於東漢政府。

他們教授出來的子弟學生通過舉孝廉的方式出去做官,東漢政府也是認同的,這些人散布到各地地方為官,即是所謂的『門生故吏遍天下』。

換而言之,能學習這些經文的人並不少,抄錄收藏這些經文的人也並不少,但是掌握解釋權和授徒權的只有寥寥十四家所認可的傳承者。

十四家經文流派的弟子們構成了整個東漢帝國官僚的基礎,是主要的官員來源。

通過壟斷文化教育和經典解釋權,士族也壟斷了相當一部分政治權力,將學術和政治權力掛鉤,引導輿論,從而掌握了可以對抗皇權的力量。

隨著東漢皇權的衰微以及士族的遊戲規則的確立,以九品中正制的實施為標志,士族占據了絕對的上風,而廣大寒族則被限制了仕途門路,西漢時期的布衣天子和布衣高官逐漸變得不可能出現。

以此為代表,兩晉司馬氏皇帝本就出身河內司馬氏,是士族自己人。

而在遊戲規則完全確立的前夕,借著亂世,郭鵬這種身上帶著汙點的人還有向上攀爬的機會,這條道路尚未完全堵死,他必須要在此之前找到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