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找心腹,不找大患

宋江日後在梁山上的心腹並不多,無論是清風山,還是揭陽鎮,宋江都沒有買到為他賣命的人。但江州可不一樣,他在這裏買下了兩個死黨——戴宗和李逵。

李逵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就業務能力而言,他武功平常;就人品道德而言,他下作不堪;就家庭背景而言,他十八輩貧農出身。可是,李逵在水滸中卻占盡了風頭。自李逵同學在小說中出鏡後,他成了施耐庵先生筆下的常青樹,什麽“黑旋風鬥浪裏白條”,“沂嶺殺四虎”,“打死殷天賜”,“斧劈羅真人”……即便是林沖、武松這些《水滸》上獨自做傳的明星,在日後的章節中都退掉了主人公色彩,但李逵同學反而越往後出鏡率越高,這是為什麽呢?

在這個世界有三種人混得比較開。第一種應屬龍鳳之後。對這種人,著名農民革命家陳勝同學是非常不屑的,因此他提出了一種超越了血統論的先進思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應該說,這是一種泣血的追問,也是一種面對人生不公的呐喊。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不是按照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方式運作的。尤其是當暴力壟斷了足夠的社會資源,人盡其才就只能是一種烏托邦式的華貴構想。事實上,在一個以暴力為壟斷資源的社會,只能是“龍生龍、鳳生鳳”。不過,即便我們不是龍鳳之子,也不要太過悲觀,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第二種人。

第二種人就是千裏馬。按照韓愈先生的解釋,千裏馬有如下特征: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就是說這個所謂的千裏馬胃口很大。但在韓愈先生眼裏,千裏馬往往很不幸,即所謂——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我認為,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千裏馬脫穎而出的,但前提是他確實是馬之千裏者。而千裏馬最終被世人認同,最關鍵的一條因素是什麽呢?——那就是千裏馬要想實現自己的奮鬥夢想,必須找到對你有認同感的伯樂。因為只有在伯樂手裏,才會給你足夠的平台讓你一展身手。對千裏馬而言,最大的悲劇就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生活中有很多懷才不遇的人,他們之所以最後一事無成,最關鍵的是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競爭優勢,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氣和魄力,最終淪落到和常人無異,甚至成為常人中的笑柄。

第三種人,他們常常一無所有,既沒有有權有勢的父母,也沒有帝王之術,甚至他們連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但他們就贏在一無所有了。

正所謂,無為,而無不為。

這種人往往具有天然的性格優勢,那就是大開大合、無所顧忌,甚至到了連生命都無須珍惜的境界。

李逵就是第三種人,也就是說他是一個不要命的人,至少他比很多人不要命得徹底。

李逵並非沒有自己的價值追求,他也有自己的倫理法則,那就是江湖義氣——為了老大,他願意去死。

李逵也有自己的物資追求,他希望有一天——大碗吃肉喝酒,大秤分金銀。

見到李逵的那一刻,宋江知道,他要找的人終於露面了。按照小說中的介紹:看到黑李逵這樣彪悍的天然綠林集團成員時,宋江吃了一驚。

得知眼前這個漢子是及時雨宋江同志時,李逵積極向組織靠攏的心理反應更讓宋江多了一份自信。只見李逵同學拍手叫道:“我那爺!你何不早說些個,也教鐵牛歡喜!”撲翻身軀便拜。

一看李逵這麽主動,宋江自然不問青紅皂白,立刻拿出十兩銀子,決定收買李逵同志的革命信心。這十兩銀子出的真是恰到好處,因為多了太突兀,少了沒義氣,果然,這十兩銀子最終換來了李逵對宋大哥的高度評價:“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

李逵內心也有自己嚴密的評價體系,而且並不影響他不要命的性格優勢。

李逵真的很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