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八、張學良殺楊宇霆、常蔭槐

18年1月10日張學良殺楊宇霆、常蔭槐於奉天舊帥府。

在當時,這是震驚中外的一件政治事件。

少帥張學良,在中國現代史中,其重要性不小於乃父張作霖。他一生多采多姿,少年得志,名滿天下,權傾東北。他出生於民國前十一年(1900年),19歲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20歲任奉軍第三混成旅旅長、任鎮威軍東路第二梯隊司令(第一次直奉戰爭),24歲任鎮威軍第二軍軍長(第二次直奉戰爭),戰後任奉軍第廿七師師長,東三省航空處長。25歲任第三方面軍軍團長。27歲任奉軍南路總指揮與閻錫山的晉軍作戰。28歲指揮奉軍第三四方面軍,張作霖炸死後,出關統領奉軍。

在張學良的自述中,他承認幼少庭訓,又乏良師益友,11歲喪母,父親忙於軍政,又寵愛有加,自己則未及弱冠出掌軍旅,未足而立之年,即負方面大任。因此處事待物但憑一己之小聰敏和良心直覺,雖然熱情豪放,浪漫狂爽,可是忿事急躁,有勇無謀。他這番檢討,是在他經歷了天翻地覆的世變,和多年來與世隔絕的淡泊生涯中所體會和反省。其實他聰明、俠義,待人寬厚,有很多過人的長處,因此才能在皇姑屯事變後穩住了奉軍的軍心。

張學良和楊宇霆之間的恩怨說來話長,在郭松齡兵諫時到了頂點,事實上張學良是張作霖的繼承人,而楊宇霆受張作霖特別的倚重,兩人之間利害沖突日積月累,楊宇霆既不能善處,張學良也不能容忍這樣一位尾大不掉的父執。

張作霖遇害時,楊宇霆在灤州視察部隊,6月6日張學良微服到了灤州,兩人曾作一次密談,據張學良事後告訴人說,他們兩人密談時,張曾表示願意把奉天交給楊宇霆,可是楊卻傲慢地說:我可以跟你的父親,但不能跟你作事,我們之間看法做法都不一致。

17年6月下旬,沈陽醞釀推選東北軍政領袖時,楊宇霆曾有通電表示個人立場,內有雲:

“今後更當秉其(指張作霖)遺志,以東三省大局為重,宇霆忠不出位,只知奉公守法。漢帥(張學良字漢卿)為大帥之令嗣,繼承父志,名正言順,吾從漢帥,如驂之隨靳也。

願我袍澤勿再齒及宇霆,則幸甚。”

楊這道通電顯示楊沒有反張的野心,事實上當時奉系主張推楊宇霆繼張作霖的只是少數,還沒有主張擁張作相的多,而張作相則堅決推讓給張學良。

張學良任東三省保安司令後,楊宇霆沒有新職務,但楊在張作霖時代有兩個職務是長時期的。一個是總參議,一個是奉天兵工廠督辦。無論楊發表任何新職,總參議和督辦兩職仍舊擔任,所以東北軍政人士都稱楊宇霆為楊督辦。東北兵工廠一直是楊宇霆掌握,他可以任意花錢,任意要錢,楊督辦要錢在張老帥時代是優先的,到了張少帥時代,楊仍故態不改。當時奉天財政廳長是張振鷲,時常因楊宇霆要錢付不出而受楊的責罵。張宗昌在灤州被國民革命軍擊潰後,即率殘軍要退去關外,奉方一致反對,因為東北情勢需要休生養息,而且正醞釀易幟,加上張宗昌平素作為,奉方多不滿意,因此決定拒絕張宗昌入關。張學良乃派楊宇霆率兵去迎擊張宗昌。楊出兵前曾問張說:“如果捉住了張宗昌怎麽辦?”楊的意思如果捉了張押回來,你張學良把他放了做人情,豈不陷我於不義之地,因此要先問個明白。張學良和張宗昌曾磕過頭、拜過把,楊這一問,張很難作答。當時袁金鎧在旁,極力主張“殺”。楊乃問張是不是照袁金鎧的意思,張點頭答應。楊宇霆出兵後果然活捉了張宗昌。因張沒有想到奉方會真的打他。楊對張說:“漢卿叫我殺你,你趕快跑吧,關外不是你的庇護所了。”張宗昌聽了大為恚憤,逃至大連寫了一封長信痛罵張學良,張學良接到張宗昌的信才發現楊宇霆有意挑撥的陰謀。

張學良醞釀易幟時,關內各方均派代表前往沈陽爭取奉系,唐生智派劉興、白崇禧派葉琪先後到了沈陽,他們都先去見楊宇霆,楊也公然向他們表示,關外的事我楊宇霆可以作主,漢卿是個小孩子,不必理他。劉興和葉琪都信以為真,也就沒有忙著去見少帥。後來在一個公開集會上,張學良見到了劉興,大為驚訝,因劉興說他是唐生智派他來的,張學良便問劉興“為何不來見我?”劉說:“已見到楊督辦,面陳一切。”張學良聽了自然頗不高興,第二天在某項會議席上便問楊宇霆是否已和劉興、葉琪見面。楊岸然答道:“是的,我們可以分開來做,你走中央路線,我和地方派系聯絡。”張學良說:“如果中央失敗怎麽辦?”楊無以為答。有人告訴張說,楊宇霆這些做法都是常蔭槐的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