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五、奉軍入關擊馮

15年元旦,張作霖宣布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軍備總統官,吳俊升和張作相為副司令。吳俊升反對奉軍入關,請辭副司令,經不起張的慰留而打消。

奉系另一位重要人物奉天省長王永江也反對奉軍入關,15年1月5日函張辭省長職,勸張老將休養生息,從事開發實業。語氣極為堅決,張對王永江素極重視,可是張要入關的決心不可動搖,而王的去意也極堅定。於是張派人告訴王,不妨在原籍養病,接受其辭省長職,並電召劉尚清赴奉,打算以劉繼王任省長。

王永江是東北大連人,民國初年東北一位重要的人物。張作霖還沒有得勢時,趙爾巽就很賞識王,張作霖為此對趙表示不滿。可是當張做了關外王以後,不僅重用王永江,且倚為左右手,其權勢和楊宇霆不相上下。為了王永江,湯玉麟和張作霖反目了一段時期,張作霖和湯玉麟是患難弟兄,如果不是特別倚重王永江,就不會犧牲了湯玉麟。

王永江在東北貢獻很大,最顯著的是:

(一)在他手上培植了大批東北人才,他每一縣選一名學生,公費送到國外研讀農、理、工科。這些學生後來回國都在中央或地方擔任重要的職務。

(二)創辦了東北大學,培育東北青年。

(三)創辦奉天紡織廠,每一縣都是紡織廠的股東,成為東北的大企業,有紡織二十余萬綻。

(四)修建一條和南滿鐵路平行的沈陽至海青鐵路,因為南滿鐵路是在日本人手中所控制,所以這條省建的平行鐵路對東北人來說,就特別重要。

王永江認為奉軍數度入關,毫無所得,除了給關內人極大反感而外,只增加了奉系軍人的野心。郭松齡事件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能埋首在關外從事建設,以東三省的富厚資源,定可以為全國的翹楚。

可是張作霖多次入關後,他已不以“關外王”為滿足,他的野心已經引誘他對關內有更多的興趣,所以現在勸阻他不要入關,他是聽不進去的。

當郭松齡未兵變前,奉張對馮玉祥就決心一戰。他的部署是:李景林移防保大,拒國民軍二三軍北上;姜登選駐滄州,張學良駐天津,郭松齡駐灤州,防國民軍由落岱趨天津,斷津浦連絡,陷山東於孤立之地;同時並命張作相進兵熱河,援助闞朝璽以遏國民一軍出承德,至於張宗昌在山東則以臨城為第一防線,兗州為第二防線,濟南為第三防線,專備國民軍第二軍之進攻,總兵力達10萬以上。

郭松齡兵變後,奉張即將軍隊盡可能調赴關外。在天津和滄州的戰事則由直魯聯軍負責,熱河仍以闞朝璽守備。

郭松齡失敗時,郭部在關外的,悉數由張氏父子收編,張老將不咎既往,因此漫天烽火歸於平息,郭部中只有魏益三部隊宣稱仍繼續反奉。

魏益三不是東北人,卻是張學良的愛將,郭松齡倒戈時,命魏率先遣軍突襲沈陽,就是利用他不是東北人,可以狠下心沖鋒。不料魏部在山海關受阻,於是郭又派魏為殿後,以阻擋李景林的兵力。郭失敗後,魏益三宣稱他的部隊改為國民軍第四軍,等於正式投入馮玉祥系。

張學良組織討郭軍時,曾把魏益三的兒子放回關內,並帶親筆函給魏,希望魏在郭軍之後放一把火,怎知魏益三根本不理,反而投向馮軍。

張學良擊潰郭松齡叛軍後,奉張即令張學良繼續率軍前進,魏益三本受張學良之賞識,魏隨郭叛變後,竟投效馮軍,張頗為痛心。張率軍開抵山海關後,與魏部鏖戰,魏部不支,張遂於15年元月19日奪回山海關,魏益三退昌黎。國民一軍令唐之道、門致中援魏,以鹿鐘麟為前敵總指揮,鄭金聲、佟麟閣亦開赴灤州。

熱河方面,熱河都統闞朝璽在郭松齡起事時本有意投郭,提出三個條件:(一)張老將下野,(二)張作相仍主吉。(三)事成後闞主黑龍江。郭不答應闞主黑龍江,闞遂助奉反郭。14年11月末國民軍乘郭松齡回師,以國民一軍第十一師宋哲元攻承德,闞朝璽退回奉天,國民軍於11月30日占熱河,15年1月張學良率師反攻時,以於勛攻朝陽進窺承德,奉軍湯玉麟部擊敗國民軍,宋哲元走多倫。

張作霖在15年3月22日曾有致國民軍張之江一電,敘及熱河、直隸問題,電雲:

“張家口張督辦鑒:查執河、直隸皆系煥章以詐力侵襲所得,前因來電願以熱河無條件交還,以為我兄悔禍熱忱,與煥章從前背信啟釁之舉動迥不相同,是以特命郭仙橋到張商洽。頃敝處復電,曾明白聲明,決不作欺人之語,較之一面與人訂約,一面使鄧寶珊襲取保定之舉動,邪正為何如。況直熱皆我軍轄境,我兄既欲重修舊好,自應以恢復舊有狀況為前提,對於執事個人,素極尊重,謀和一出至誠,惟煥章一生做人,專喜走曖昧一路,以致全國鄙棄,深望我兄勿再效法。總之謀和宜恢復未戰以前之感情,不宜據失和以後之權利。譬如我軍今日如侵入張綏轄境,即棄好尋仇,如以恢復我軍轄境即指為武力脅迫,未免不恕矣。和戰兩途皆惟我兄自決之。張作霖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