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廣東被迫獨立

廣東是革命的發源地,龍濟光雖然盤踞廣東,可是革命的火種卻在四處潛伏。自廣西舉義後,廣東就在不穩中,陳炯明攻入惠州,但被龍軍擊敗,可是陳部卻散在粵東,自稱護國軍,對外宣稱擁黃興為總司令,另有徐勤軍、魏邦平軍、林虎軍、朱執信軍、鄧鏗軍、葉夏聲軍、何海鳴軍、李耀漢陸蘭卿軍等等,風雲景從,遍地皆兵。接著團長莫擎宇在潮汕獨立,鎮守使隆世儲、道尹馮相榮在欽謙獨立。

龍濟光在四面楚歌中,乃向北京請示如何應付?同時請派大軍增援。袁世凱乃密令龍“獨立擁護中央”,另電駐上海的第十師速行援粵,第十師防務則由駐南苑的十二師接防。運兵行動尚未開始,4月4日寄碇廣州的寶璧、江大兩兵艦竟參加義軍,投入魏邦平部,魏遂統率艦隊駛抵海珠,預備攻城。

4月6日龍濟光、張鳴岐宣布廣東獨立,布告如下:“為布告事:現據廣東紳學各界全體公呈,粵省連年災患,地方已極凋零。近來各省多已反對袁氏,宣布獨立,粵省危機四伏,糜爛堪虞。各界全體為保持全省人民生命財產起見,群眾公議,聯請龍上將軍為廣東都督,以原有職權保衛地方,維持秩序。此系擁護共和,天經地義,請即剛斷執行等情。查閱來呈,持議甚韙。本都督身任地方,自以維持治安為前提,刻經通電各省、各機關、各團體及本省各屬地方文武官,即日宣布獨立。所有各地方商民人等,及各國旅粵官商,統由本都督率領所屬文武官擔任保護,務須照常安居營業,毋庸驚疑。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本都督自當嚴拿重辦,以盡除莠安良之責。其各同心協力,保衛安寧,有厚望為。特此布告。”

廣東的獨立是假獨立,是奉袁世凱密令獨立,獨立而擁護北京,等於不獨立,所以接著就發生了“海珠事變”,前中國銀行行長湯覺頓代表廣西到廣州來和龍濟光、張鳴岐接洽,竟於4月12日在海珠遇害。

海珠事變後譚學衡乃急電陸、梁,電雲:“梧州探投陸都督梁任公台鑒:今日海珠會議,湯君覺頓、舍弟學夔當場受槍殞命,王君協吉、呂君清受重傷,隨後亦斃。當經力請龍、張兩公,終始維持,毋使廣東糜爛,均盼召從星夜來粵,妥商善後辦法,全粵幸甚。”龍濟光、張鳴岐對海珠事變的責任完全推到蔡乃煌和顏啟漢身上,蔡乃煌是奉袁克定之命到廣東來搞鴉片煙籌措帝制經費的,他當然反對廣東獨立,顏啟漢是粵軍將領。

這時候由於廣東各地民軍蜂起,龍濟光的號令不出廣州,當然害怕廣西大軍壓境,所以極力向廣西方面解釋,陸榮廷遂提出幾個條件:一交出禍首蔡乃煌、顏啟漢,二分調警衛軍出省,三龍軍一半須隨護國軍出征江西,四陸榮廷等到廣州,寓所自擇,龍須讓出東園給陸軍駐紮。最後措施結果,議定四款是:(一)查辦海珠禍首;(二)請陸榮廷、梁啟超到粵維持粵局;(三)陸、梁電飭廣東省內各路護國軍暫停進攻,靜待解決;(四)嚴辦土匪,保衛地方。

龍濟光想用商談來拖,以待大局變化,所以海珠禍首顏啟漢聞風先逃,潛匿上海。陸、梁見龍毫無誠意,於是由梧州順流而下向廣東進軍,進至肇慶,肇慶鎮守李耀漢歡迎桂軍,陸、梁乃聯袂發表告龍濟光及廣東軍界全體將士通電,全文如下:

龍都督並分送軍界全體將校士卒公鑒:榮廷、啟超承龍都督之招,來粵共商大計,本擬輕裝減從,星夜馳來,嗣疊接龍都督四電,力言北伐救國之急務,作兩粵會師進取之遠猷,敦迫率重兵來會,榮廷等義無可諉,隨帶桂軍萬人,次第東下,此事純出於龍都督之意,專為國家前途起見,與兩粵內部交涉,毫無關系。仍恐軍界諸君及粵中父老,或有誤會,謹先將榮廷等之心跡及計劃,披瀝陳之。榮廷生性恬淡率直,毫無爭權貪位之心。粵中軍界,多有曾與榮廷共事者,當能深知其為人。今迫於公義,揮淚興師,自行督兵,出境北伐,並廣西都督一席,亦不願久居。今茲來粵,只欲以旬日之間,議定大計,即行北上,斷不能久淹滯粵境。外間或有慮榮廷到粵,粵中軍界將有變動。榮廷敢矢信,誓保其必無。望我軍界諸君,推誠信之。至於啟超本一介書生,於軍事素無所知,其不願幹預軍政,自無待論。其對於各黨派之賢俊,惟有敬受,絕無偏袒。兩年以來,專意於社會教育事業,與黨派久脫離關系。此次迫於義憤,勉從諸君子之後,竭其棉薄。首義之始,即自誓無論何種地位,斷不肯居,若有相強,惟有引身而退。今次來粵,惟本恭敬桑梓之心,稍盡維持調護之責。粵事粗定,便須遊歷他方,更思自效,此來於粵中軍界,絕無影響,更何待言?須知今之國賊,實為袁氏。袁氏一日不退,國患一日不息。今袁勢日趨窮蹙,然淫威積之既久,摧陷尚費全力,我軍全力報國,正在此時。若兩粵境內秩序安謐,無內顧之憂,自能出其勁旅,迅定中原。若內部自生葛藤,則為敵所乘,勢將自潰,更何所挾持以救國,而身家權位,更何所托。龍督與榮廷、啟超有鑒於此,故一月以來,苦心調護,務成兩粵一家,同心禦侮之局。耿耿血誠,可表天日。想我軍人必能深會此意也。特此先行馳告。其北伐進取方略,俟與龍督會晤後,當決定迅速進行。凡我軍人志切從戎者,請各安待,必有以償諸君之壯志也。陸榮廷、梁啟超。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