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風歌(二十四)並峙雙雄(第3/4頁)

第二他是政變的支柱,周勃跟陳平之所以敢在京城發動政變鏟除諸呂,鬧這麽大的動靜,實際上周勃是得到灌嬰在滎陽公開支持劉襄,消滅諸呂的消息以後才敢發動政變,得不到灌嬰的消息,不知道灌嬰的政治態度,不知道灌嬰的政治立場,周勃不敢動,所以明面上看起來周勃跟陳平是大功臣,實際上周勃跟陳平,周勃是名義上的太尉,手中沒有一兵一卒,陳平是個右丞相,就會兩件事,日飲美酒,戲婦女,一個兵也沒有,手握重兵的只有灌嬰,只有得到灌嬰的支持,這件事才能做成,沒有軍權支持你,什麽事能做成,所以他是政變的支柱。

第三點他也保證了新君的順利選拔,灌嬰守住滎陽,周勃、陳平這一幫人才能在京城商量著選誰來做新皇帝,選做新皇帝是個很難決斷的事,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第一個反呂氏的齊王劉襄他不能來參會,假如劉襄來了,那就整個競爭全亂套了,劉襄為什麽不能來?是劉襄在山東一起兵,呂祿、呂產就派大將軍灌嬰帶兵到了滎陽,他往滎陽那兒一坐,停在那兒了,他這個駐守滎陽非常關鍵,我們講過滎陽跟成臯這個地方是項羽、劉邦在那兒對抗了28個月的地方,28個月的對抗都在滎陽這一帶,說明這是個軍事要塞,誰掌握了滎陽、成臯這防線,誰就能夠阻止關東的軍隊西進,進不去,所以劉襄原來起兵以後,他的意思是一直想西打,過了滎陽,過了函谷關,直接打到關中,殺到京城,這是劉襄的打算,然後到了京城以後有他兩個弟弟支持,他將來當皇帝,這是個如意算盤。這個算盤最後沒有做成就是因為灌嬰擋了他的道,灌嬰帶了重兵在那兒駐了,首先跟劉襄說我帶兵在這兒,我跟你聯手滅他,這樣劉襄就不用進兵了,同時劉襄也不能夠進兵了,因為灌嬰帶著軍隊扼守住軍事要塞,劉襄進不去,假如灌嬰不是在這兒駐守的話,劉襄早就帶著齊國的軍隊浩浩蕩蕩殺入關中,殺到京城,要是劉襄到了京城,周勃、陳平和一幫老將在一塊兒商量立新君的時候,那劉襄有發言權啊,他是帶著軍隊來的,到了京城討論誰當皇帝,他要說我來當,他手裏有軍隊,你不讓他當,他跟你幹,那京城就大亂了,京城之所以沒有大亂,周勃跟陳平之所以能夠搞得很順利,其實不是周勃跟陳平有多大的本事,而是灌嬰在那兒鎮住了,灌嬰卡著那個喉嚨,卡住那個咽喉,劉襄來不了,劉襄那麽有本事,劉襄來不了,劉襄不能來開會就沒有話語權,沒有話語權就把他選掉了,所以劉襄是第一個起兵的,又沒有當上皇帝,劉襄氣得不得了,幾個月以後氣死了,他爹當年就是氣死的,他也是被氣死的,所以灌嬰在鏟除諸呂的過程中間立了很大的功。等到周勃、陳平這些人看了一圈覺得劉襄不能用,劉襄太年輕太能幹,還有那麽兩個能幹的弟弟,這劉家三兄弟要摽到一塊兒咱們都不是他的對手,因為他們三個人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年輕,周勃、灌嬰、陳平三個老將再厲害,比起來劉氏三兄弟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年齡大了。所以最後是立了漢文帝,選了代王劉恒,其實周勃跟陳平選錯了,代王劉恒很厲害,劉恒進到皇宮的當天晚上是一個通宵沒有睡覺,幹什麽?一連下了三道詔書,第一道詔書,就任命他的一個親信做衛將軍,掌管京城的南北二軍,因為京城有南軍跟北軍,南軍跟北軍原來分別掌握在南軍在呂祿手裏邊,北軍在呂產手裏邊,都是呂後的兩個侄子,呂後兩個哥哥的兒子,這兩個人掌了權了,殺了他們,這個權到誰手裏了?到周勃手裏了。所以漢文帝是周勃立的,周勃立的漢文帝,周勃認為漢文帝很懦弱,很無能,所以就立了他,但是漢文帝即位的當天晚上,第一個奪周勃權的就是漢文帝,然後漢文帝就把周勃,你也別當太尉了,你幹脆當丞相吧,讓他擔任左丞相,陳平比他更高明,陳平一看周勃被任命為左丞相,陳平跟著就請病假不上班了,漢文帝親自到家去問他為什麽不上班啊?他說我這個右丞相不合適,右丞相的位置是在左丞相之上,周勃立功,我們倆立功這樣的,過去我的功勞比周勃大,這一次消滅諸呂是周勃的功勞比我大,我這個右丞相應該讓給周勃,不應當我來做,漢文帝就同意,周勃就傻乎乎的從左丞相升成右丞相,陳平就把右丞相讓給周勃了,他甘當左丞相,陳平是太精明一個人了,他兩個都去當丞相了,誰當太尉啊?灌嬰,灌嬰當太尉,說明漢文帝還信任灌嬰,結果陳平很快就死了,陳平死了以後,周勃被免官了,灌嬰到漢文帝三年,灌嬰也死了,陳平第一個死,灌嬰第二個死,周勃活得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