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重情念舊 封賞報恩(第2/2頁)

漢十二年,劉邦東征黥布,陳豨率軍在代地駐紮,劉邦派樊噲攻打陳豨並將其斬殺。

陳豨的一員副將投降後,說燕王盧綰派人到陳豨處互通情報。

劉邦派使臣召盧綰進京,盧館稱病不敢去。皇帝又派審食其(yìjī,音“亦基”)、禦史大夫趙堯前去迎接燕王,並順便查問案件。盧綰更害怕,閉門不出,對自己寵信的臣子說:異姓封王的,只有我盧綰和長沙王吳芮了。去年春天,淮陰侯韓信滿門被殺;夏天,又殺了彭越,這都是呂後幹的。現在皇帝病重,國事全都由呂後負責。呂後總想找個借口殺掉異姓諸侯王和功臣。於是盧館還是推托有病,拒絕進京。

審食其將盧綰的話報告了劉邦,劉邦更加生氣。後來,漢朝又抓到一些投降的匈奴人,他們說張勝逃到匈奴,是燕王的使者。

劉邦這才認定盧綰造反了,就派樊噲攻打燕國。燕王盧綰把自己所有的宮人、家屬以及幾千名騎兵安頓在長城下,希望等劉邦病好之後,親自進京解釋。漢十二年四月,劉邦病逝,盧綰也就帶領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盧王。

劉邦重用盧綰給自己帶來的是一場叛亂。

但是,比較項羽與劉邦的重情念舊,我認為有一點重要的不同:

項羽是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搞重情念舊,重用曹咎、司馬欣,結果丟失了費盡千辛萬苦才打下來的成臯;

劉邦是在統一全國之後才搞重情念舊,結果鬧出了一場叛亂。

二者相比,項羽為重情念舊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劉邦重情念舊的代價。

項羽重用曹咎,二失成臯,造成極大的損失;劉邦重情念舊,是在統一全國之後,雖然平定盧綰的叛亂歷時數年,但是,重用盧綰並未對漢帝國造成太大的損失。

智者如劉邦,愚者如項羽,都重情念舊,可見,重情念舊是人類的共性。重情本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的美好品德之一。但是,重情必須有一個恰當的度,超過了這個“度”,重情就會成為用人唯親的代名詞。項羽太重感情,對虞姬,對項氏宗族,對有恩於項氏之人,項羽都表現得太重感情。如此重情,導致了項羽在軍事鬥爭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無可挽回地走向失敗。

項羽究竟是怎樣敗亡的呢?

請看: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