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始皇之死(第4/5頁)

秦始皇每次巡遊的時間之長更是有史記載。秦始皇的第五次出遊,從出發到病故長達九個月。這麽長的時間在外巡遊,鞍馬勞頓必不可免。

秦始皇的後宮宮女達萬余人。他有二十多個兒子,至少有十位公主。可以想見,秦始皇的房事一定較多。這也可能會大大折損他的健康。

秦始皇第五次大巡遊是冬季出發,夏季才到達齊地。冬季之寒,夏季之熱,他全趕上了。所以,氣候變化,寒熱溫涼也是一大苦差事。

還有遺傳因素。秦始皇家族的長壽基因不高。其曾祖父秦昭襄王七十六歲下世,是個長壽之人。祖父莊襄王正式繼位三天就駕崩了,年齡應在五十多,至多是個“奔六”。其父異人繼位三年去世,異人在莊襄王諸子之中位次居中,所以,他下世年齡應當在四十歲左右。可見,除了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外,秦始皇家族的壽命都不長,存在著遺傳病的可能性。

另外,不排除高溫致病的可能。秦始皇這次出巡,是從頭年十月到第二年七月。六七月份正是高溫酷暑時期,天氣炎熱,加上長途奔波的辛苦,增加了發病的幾率,一旦發病又極易使病情惡化。

雖然我們細致分析了秦始皇病死說的各種可能,但是也有人認為即使以上諸因素並發,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導致他突然一命嗚呼,還是令人懷疑。秦始皇並不像歷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樣體弱多病。遍查史籍,也沒有發現他患有任何疾病的記載,而且他的身體一向健壯。當年秦始皇在面對荊軻行刺的時候,在驚慌中還能掙脫衣袖,繞著柱子奔跑,始終沒讓荊軻追上。

因此有人認為秦始皇不會因為一次生病就命喪黃泉,這裏面也許隱藏著謀殺的可能。如果是謀殺,那麽究竟誰最有可能是謀殺秦始皇的兇手呢?

關於謀殺秦始皇的兇手,又有三說:一是胡亥,二是趙高,三是李斯。

郭沫若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歷史小說《秦始皇之死》,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黃河時,癲癇病發作,後腦撞到了青銅冰鑒上,加劇了腦膜炎的病發,陷入昏迷。趕到沙丘,住了一夜。第二天,趙高、李斯發現秦始皇已死,右耳流著黑血,右耳孔內有一根寸長的鐵釘。郭老的這篇小說表達了對秦始皇之死的一種推測。那麽,是誰謀殺了秦始皇呢?小說中認為是胡亥。因為胡亥得知秦始皇立遺詔封長子扶蘇為繼承人,心中十分不滿,所以下此毒手。

謀害秦始皇的另一位元兇疑是趙高。秦始皇病危時詔書、玉璽都留在他最相信的趙高手中,君位繼承的決定權也取決於趙高和李斯的傾向。假使胡亥弑父;如果沒有趙高、李斯配合;胡亥不僅得不到皇位,反而會自取滅亡。所以胡亥即使想殺父,其能不能繼位也還得取決於趙高。趙高常常隨侍秦始皇左右,下手的機會比胡亥多得多。

那麽害死秦始皇的主謀到底是誰呢?歷來都有人認為是趙高,但實際上李斯的可能性也很大。因為李斯擔心在秦始皇死後自己的祿位不永,所以,想擁立一位公子為皇帝。有了擁立之功就可以永保祿位。

但是,上述謀殺諸說純屬猜疑,既無文獻記載;又無出土文物佐證,僅存的一線根據是邏輯推理。但是,這些推理都是依照秦始皇死後胡亥、趙高、李斯的表現倒推出來的。我認為,這幾個人謀殺的可能性都不大。趙高確實在秦始皇死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左右了秦國的政局,但是,那一切都發生在秦始皇去世之後,如果秦始皇尚在,趙高就要對其下手,毒殺秦始皇,一是恐怕辦不到,二是他未必敢這樣做。

對秦始皇之死,民間有更多的說法。如,說秦始皇東巡,發孔子墓,看到墓冢內寫著:“後世一男子,自稱秦始皇。上我堂,躍我床,顛倒我衣裳,行至沙丘而亡。”(《淵鑒類函》)。

南朝的志怪小說《異苑》也有類似的記載:

秦世有謠日:“秦始皇,何強梁。開吾戶,據吾床。飲吾酒,唾吾漿。飧吾飯,以為糧。張吾弓,射東墻。前至沙邱(丘)當滅亡。”始皇既坑儒焚典,乃發孔子墓,欲取諸經傳。壙既啟,於是悉如謠者之言。又言謠文刊在冢壁,政甚惡之,乃遠沙邱而循別路,見一群小兒輦沙為阜,問雲沙邱,從此得病。

說這歌謠傳到秦始皇耳朵裏,秦始皇自然是非常不爽,於是在巡遊途中,特意囑咐,見了沙丘繞道而行。最後始皇帝病入膏肓,前方有一群小孩在玩耍,擋住了他的道路。秦始皇命手下去詢問這群孩子:你們在玩什麽啊?孩子們回答:我們在玩沙丘呢!原來這群孩子正在做堆沙丘的遊戲。始皇帝一聽,到底還是沒有躲過百姓的詛咒,遂兩腿一蹬,就此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