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死茫茫(第2/5頁)

那麽,三神山有什麽獨特魅力呢?

第一,三神山有長生不老的仙藥;第二,三神山可遇而不可求;第三,三神山可見而不可登。古人並不明白三神山即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找吧,找不到,但是,人們又常常可以在海邊看到;所以,越是找不到,越是被海邊的齊人傳得沸沸揚揚,令人心馳神往。這樣,三神山在齊地就被“炒”得越來越火。

秦始皇兼並六國、統一天下之後,享受到人間的一切榮華富貴、至尊至貴,但是,唯獨讓秦始皇感到遺憾的是不能避免死亡。對於第一個統一天下的皇帝,秦始皇在人間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但是,死亡卻是懸在他頭上的一把利劍。封禪泰山讓秦始皇第一次知道了齊地的神仙文化,人原來可以通過吃長生不老藥,獲得肉體上的長生。當秦始皇聽到徐福的神仙思想時,他頓時覺得眼前一亮,他奢望的長生不老的願望似乎可以實現了。

對求仙願望達到癡迷狀態的秦始皇,立即無條件地接受了神仙思想,也接受了求仙人徐福,並迅速行動起來,立即采取措施,開始為成仙而努力。

首先,他立即答應徐福的海上求仙要求。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徐福向秦始皇介紹了海上三神山有仙人居住,如果能夠虔誠齋戒,再派出童男童女,可以到海上去尋找仙藥。秦始皇立即答應了徐福的要求,“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人海求仙人”。

徐福第一次見到秦始皇,就向秦始皇提出,你要給我船,你要給我人,你要給我錢,我去替你找仙藥。秦始皇可不是一個輕易被忽悠的人,他運籌帷幄,兼並六國,六國國君都敗在他手中,想從秦始皇的兜裏掏錢,那可不是一般的人。但是徐福卻能輕輕松松辦到,他一番話就把秦始皇完全忽悠了,於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率領浩浩蕩蕩的船隊出海,求仙去了。

徐福走後,秦始皇又相繼相信了盧生、韓終、侯生、石生等方士。

徐福一去,如泥牛人海,杳無音信。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又增派燕人盧生尋求碣石山的仙人。盧生是繼徐福之後第二位受到秦始皇信任的方士。盧生一句“亡秦者胡也”,使秦始皇立即啟動了大規模地對匈奴作戰和修築萬裏長城的工程,雖然秦始皇對匈奴的戰爭和修建萬裏長城絕不是因盧生一言而定,但是,盧生的話肯定點燃了秦始皇攻打匈奴的熊熊烈火。同年,秦始皇又派韓終、侯生、石生尋求“仙人不死之藥”。

到了盧生受重用之時,圍在秦始皇身邊的已不是一個方土,而是一批方士。當徐福從秦始皇的兜裏掏了一大把錢,開著船帶著人走了以後,很多人都覺得徐福發財了。這是一個巨大的財富效應。其他人也覺得可以像徐福那樣,到秦始皇的股市裏面淘一桶金,所以陸續有人找秦始皇去兜售各具特色的神仙學說。秦始皇是來者不拒,所以,盧生到來之時他也深信不疑,馬上就派盧生去尋找仙人和仙藥。盧生是燕人,徐福是齊人,都是靠近海邊的人。除了徐福與盧生以外,秦始皇又信了一大批方士,這一大批人都從秦始皇那兒得到了政府的“財政補貼”,然後紛紛替他找尋仙藥去了。

隨後,秦始皇自稱“真人”。

秦始皇的“一人”思想極為濃厚,為此,他兼並六國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壟斷“朕”字為皇帝的專稱。但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突然改變自稱,他下令說:“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從自稱“朕”到廢“朕”稱“真人”,不過九年時間,秦始皇的自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為什麽呢?

原來是盧生的一番話——盧生的“真人”說,使秦始皇自覺主動地更改了稱呼。

盧生的“真人”說怎麽能讓秦始皇相信了呢?秦始皇可不是白癡,也不是弱智。兼並六國,統一天下,橫掃六合,秦始皇基本未犯什麽過錯,他可是個有勇有謀的人。那麽,盧生靠什麽忽悠了秦始皇呢?

盧生給秦始皇講了三點:

第一,“真人”就是仙人。盧生詭稱,真人人水不沾水,人火不感到灼熱,還能淩雲駕霧,和天地一樣萬古長存(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燕[ruo,弱],陵雲氣,與天地久長)。

第二,求仙遇阻事出有因。秦始皇求仙多年未有成果,原因是“物有害之者”,有人妨礙秦始皇見到“真人”,所以才會屢求不靈。

第三,人主必須辟惡鬼才能見到“真人”。天地間有“真人”,也有惡鬼,“惡鬼辟,真人至”。所以,人主的一切行動都要保密,包括人主住在哪兒,都絕對不能讓其他人臣知道。一旦被人臣知道,就會驚走了“真人”(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只有秦始皇做到居無定所,居無人知,才可能得到長生仙藥(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