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裴姚鬥法,三郎調解(第2/2頁)

“兩位愛卿請坐!”李隆基早已備上了兩桌的酒食。

“謝陛下!”裴旻、姚崇齊聲應道。

一左一右,相對而立。

古代遵循左尊右卑,姚崇是宰相自然位於左席,裴旻則在右席坐下。

“裴卿!”李隆基沒有叫裴旻的字,而是以稱謂呼之:“此次你能立得此番功勞,姚相從中可出了不少力。若非他全力支持,調派勞役,特命地方官員配合,沖沙堤壩一時半刻休想立的起來。應當敬他一杯……”

裴旻笑著舉杯道:“謝姚相相助!”

姚崇舉杯回禮。

李隆基接著道:“姚相也應該敬裴卿才是,束水沖沙法有效的清理地段泥沙,免去我黃河水患,致使黃河中下遊收成倍增,足以供應關中所需。免去了從江南水運糧食於關中的巨額耗費,給你的工作省下了不少的便利。”

裴旻、姚崇聽到這裏,哪裏不知李隆基此次邀請他們用膳的真正用意:他不願在看到他們兩個的爭鬥,既當和事佬,也是告誡他們,適可而止。

姚崇舉杯道:“裴中丞年少英傑,束水沖沙,妙不可言。老夫敬中丞……”

裴旻業跟著舉杯回禮。

李隆基道:“兩位愛卿都是朕的左右臂膀,缺一不可。當同心協力為朕分憂,今日召見你們前來,也是有要事與你們商議。對於兵制改革,你們有什麽看法?好好考慮,不及這一時,邊吃邊談!”說著,他當先就餐吃了起來。今日朝會時間長,以過了午飯時間,李家三郎早餓的前胸貼著後背。

食不言,寢不言。並非字面上吃飯時不能說話,是指嘴裏在吃東西的時候不能說話,是不禮貌的壞習慣。

在唐朝這吃飯議事,是一種風氣。尤其是宰相圈裏,吃飯的時候嘴裏必需要說國家大事,不然就會給人笑話。盧懷慎就是因為下朝的時候,群相聚在一起用餐,眾人邊吃邊議政事。而他悶頭吃飯,一句話也不說,就得到了一個伴食宰相的“雅號”,笑話他身為宰相,卻只知道吃。

姚崇顯然已經習慣肚子裏有食,吃吃喝喝解決問題。邊吃邊想,半天才道:“今年我大唐各路沖折府,皆有兵源不足的情況。有些地方甚至無法湊足兵馬番上,情況愈發嚴重。必需下定決心,嚴治土地兼並問題。唯有如此,才能令百姓願意成為府兵,重現府兵雄風。”

番上是唐朝的一種輪換制度,指的是府兵守衛在京師、各州的輪番執勤任務。在府兵制度下,折沖府的府兵主要任務是宿衛與征行。但是府兵制的敗壞,百姓不願意參加府兵去折沖府報道,府兵偷跑又極為嚴重,導致需要調動兵馬時,無兵可調,需要兵卒承擔衛戍工作時,也無兵可用。

唐朝戰鬥力低下的緣故,皆在於此!

裴旻道:“姚相之言,老成謀國。土地兼並嚴重,是歷朝歷代的弊政之一,必需從重應對。但是想要借此解決府兵戰鬥力低下,百姓對府兵重拾信心,臣卻不太看好此舉。誠然,府兵制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並,只要革除土地兼並,卻可恢復府兵制。但土地兼並的革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三年五年,都未必能夠根除。我們可以等,吐蕃、突厥不會給我們這個時間。想要短時間內提升我大唐的軍事戰鬥力,募兵制是唯一之法。唯有將兵卒正規化,才能短時間內提升戰鬥力。不求開疆擴土,至少不會出現此先之事。”

先前吐蕃入侵,雖然大唐取得最終的勝利,打出了唐朝的威風。但是邊軍的無力,讓吐蕃長驅直入,如無人之境。這般恥辱,明著不說,大夥心底都知道。

聽到裴旻這般一說,姚崇心底一沉:他不是不知募兵制的妙處,但是他一直壓著募兵制,不讓募兵制實行,是因為擔心張說。

張說是他的死對頭,也是募兵制的主要推行者。

一旦實行募兵制,張說很有可能得到特赦,招回長安,東山再起,那局面不是他所想看到的。

李隆基對姚崇道:“由姚相負責土地兼並一事,再由郭相負責募兵制一事,姚相覺得可好?”

姚崇一聽,不是張說,心底大安,頷首道:“臣無異議!”

李隆基也瞧了裴旻一眼,道:“募兵制是靜遠你提出來的,朕命你兼任兵部主事,協助郭相負責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