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趙與洪應之疏離關系(第6/12頁)

[61]《不準交保》,《申報》1905年11月14日,第9頁;《通匪案將次定擬》,《申報》1906年7月14日,第18頁。

[62]《袁幹卿與應桂馨之朋比》,《大中華民國日報》1913年4月18日,第2頁。

[63]《蘇紳上蘇撫稟》,《申報》1906年12月1日,第9頁。

[64]《蘇紳上蘇撫稟》,《申報》1906年12月1日,第9頁。

[65]《蘇紳上陳中丞公函(為應桂馨事)》,《申報》1906年12月6日,第4頁。

[66]江蘇一份子:《來函》,《申報》1906年12月11日,第9頁。

[67]《飭提應桂馨案卷》(蘇州),《申報》1906年12月7日,第4頁。

[68]《四志查辦應桂馨》(蘇州),《申報》1906年12月8日,第4頁。

[69]《江督電飭嚴緝應桂馨》(蘇州),《申報》1906年12月20日,第4頁。

[70]《照會協緝巨匪》(漢口),《申報》1907年7月1日,第12頁。

[71]《鄞縣學界之惡現象》(浙江),《申報》1908年8月11日,第11頁;《寧波府教育會呈道府稟(為崇義學堂事)》,《申報》1908年9月17日,第26—27頁。

[72]《宣統政紀》卷二十九,宣統二年春正月戊申,中華書局,1987,第525頁;《上諭》,《申報》1910年2月14日,第3頁。

[73]《應夔丞就身史及革命時經歷上大總統呈文底稿二》(1912年),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06。

[74]《應夔丞就身史及革命時經歷上大總統呈文底稿一》(1912年),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22。

[75]《應夔丞就身史及革命時經歷上大總統呈文底稿一》(1912年),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22。

[76]《應夔丞就身史及革命時經歷上大總統呈文底稿二》(1912年),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06。

[77]《應夔丞請撥款輔助巡查署上黎副總統呈文》(1913年1月10日),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22。

[78]關於於右任與應氏父子的關系,程滄波後來根據於右任所述記道:“於先生告我:某次他吃巡捕房官司,押在巡捕房看守所,與他同房的人,便是應桂馨的父親。在牢房相處數月,這位老應先生,對於先生十分敬慕,出獄後變成朋友,於先生清末民初在滬所住大鐵濱房子,便是老應先生借租的。於先生有時窮困,付不出房租,老應先生從不催收房租,大概所欠房租是可觀的數字。老應先生因重視於先生,便把兒子桂馨引見於先生,請於先生照應,後來應桂馨先到滬軍都督府,後由滬軍都督府到南京臨時總統府充衛隊長,都是於先生的淵源。宋案發生後,真相漸明,於先生的悲哀悵憾是創巨痛深。”見程滄波《續論“宋教仁與民初國會”》,林建剛編《程滄波文存》,華齡出版社,2011,第167頁。

[79]《宋先生在天之靈·應桂馨之歷史(二)》,《民立報》1913年3月29日,第11頁。

[80]東方福爾摩斯:《宋案之研究》(其二),《神州日報》1913年3月28日,第1頁。

[81]《應夔丞啟事》,《申報》1912年3月21日,第4頁。按“北來軍隊”當指張勛所部。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後,因張勛盤踞徐州,臨時政府決定派聯軍北伐,以徐寶山任江北第二軍司令長,率軍占領宿遷,與浙、粵兩軍會商方略,進攻徐州。袁世凱致電張勛,令其停戰。北伐聯軍與張勛各派代表談判,達成停戰協議。張勛讓出徐州,退至山東境內。見《專電》,《申報》1912年2月6日,第2頁;《張勛聯絡聯軍之進行》,《申報》1912年2月13日,第3頁;《專電》,《申報》1912年2月21日,第1頁。

[82]《共進會呈請各省都督立案由》(1912年7月22日),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30。

[83]《中華國民共進會草章》(1912年7月),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02。

[84]《共進會總機關部某致昆山某函》(1912年□月13日),北京市档案館,國民共進會全宗,档號J222-001-00004。

[85]《宋教仁被害案十六志·京津人之宋案談》,《新聞報》1913年4月7日,第3張第1版;本館駐京記者禪那:《宋案懸談》,《時事新報》1913年5月6日,第1張第1頁。

[86]《余杭現曙光·解散匪會弭巨患》,《民權報》1912年12月10日,第7頁;《傷心苕水濱·共進會大不長進》,《民權報》1912年11月12日,第7頁。

[87]《黎元洪鎮壓馬隊暴動致內務部咨文》(1912年10月),朱宗震、楊光輝編《民初政爭與二次革命》,第163—165頁。

[88]《黎元洪通緝何海鳴電》(1912年8月9日),朱宗震、楊光輝編《民初政爭與二次革命》,第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