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鼓舞商賈,斯波家族的冬天

“……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陛下,臣以為商稅可征,但目前百姓依然無余財,所以必須要剔除百姓日用。”

“大明不需要國富民貧,國與民當齊頭並進,民富則國富,稅收正是調節貧富之工具,當慎用,但不可不用……”

這份奏折是大太監親自來念,可念到這裏他卻有些停頓,最後咬牙道:“臣聞人生而平等,初始信以為真,然閱歷之後,才覺大謬。自高居廟堂者始,其次官吏,再次文人,四則商賈,五為百姓,六是軍士,七乃匠人及賤籍……”

下面的百官都不自在的輕聲幹咳著,可大太監還在繼續念:“幸而科舉可通天,然一載幾人?此七等人上下無流通,隔閡自生。”

“而稅收正是劫富濟貧之手段,大明當盡可能的維持相對公平,否則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正如幹燥之柴垛,天災人禍就是火星……”

奏折念完了,朱棣說道:“揚州府一幹人等均已拿獲,水師已分水路和海路前往南北方,鹽政已平息了。”

下面的群臣眨巴著眼睛,就等著朱棣對這份奏折發表看法。

可朱棣幹巴巴的說了幾句話後,就讓人散了。

出了大殿,楊士奇和胡廣走在一起,他笑道:“興和伯此舉孟浪了,他大概是在揚州府看到了開源的希望,可卻把刀伸向了權貴與富人,真當自己是刀槍不入嗎!”

胡廣突然停住了腳步,側身道:“大明自開國始,關於征稅之事就眾說紛紜,時至今日,當年太祖高皇帝之策已不可行。先重商,再征稅,方醒的意思就是先讓水流動起來,匯集成河之後,朝中再從河中舀水!明白嗎?”

楊士奇恍然大悟道:“方德華是想讓朝中幹脆定下一個免稅期,鼓舞世人經商,等商人多財之後再行征稅嗎?”

胡廣點頭又搖頭道:“那人大概是想富民,不過談何容易啊!老夫何曾沒想過此事,然大明當以農為本。鼓舞商人,這是本末倒置,興和伯有些想當然了。”

……

“不,我不認為鼓舞商賈是本末倒置。”

方醒收到了解縉的來信,他笑著分析道:“商者,通有無。我打個比方,北方產小麥,而南方產大米,可北方喜好面食,難道大米真的不好吃嗎?”

黃鐘想了想:“伯爺,在下覺得還是價格問題,運河開通前,南方的大米送到了北方,經過層層耗費之後,價錢沒有北方自種的小麥劃算。”

“這就是商人的作用。”

方醒侃侃而談:“如果此事是由商人來做,那麽他自然會分析北方的需求,何物能賺錢,何物會虧本,然後他會直接或間接的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別人。到時候那些人自然會根據需求來生產,或是種植,這就是一種進步,探知需要,引導生產,活躍市面!”

“至於擔心百姓荒廢農事,這是覺得商賈很好賺錢嗎?”

方醒笑道:“大明的百姓最是謹慎,守著田地就覺得此生足矣,若不是有大誘惑,你想讓他們改行?那是做夢!而且百姓若是被蠱惑,那更簡單,直接用征稅來調節市場。”

黃鐘問道,“若是商賈都大賺呢?”

“哈哈哈哈!”

方醒指著黃鐘笑道:“伯律啊伯律,你是身在局中啊!若是商賈都賺大了,那我大明肯定是富裕之極,朝中難道不會提高糧價嗎?”

“嘿!”

黃鐘拍拍自己的腦門,失笑道:“管中窺豹啊!若是極為富裕,則百姓手中的錢肯定多,提高糧價就可讓農戶安心種地,甚至還可以多分地,讓農戶的收入趕上去。”

方醒笑而不語,到了那時,大明的地盤當然不止這一點,一個農戶家庭擁有的土地會很多。

“老爺,傅大人求見。”

小刀在門外練字兼看門,在替傅顯通報後,眼珠子骨碌碌直轉。

“請進來。你繼續練字!”

方醒起身,還沒到門口就聽到了傅顯的笑聲。

“伯爺,最後一批鹽已經裝船,下官這就去了。”

傅顯的笑聲極有感染力,能讓人的心情莫名其妙的好起來。

方醒虛扶一下,笑道:“此次雖然沒有戰功,可你若是能及時把鹽送到各處,這功勞肯定不小,到時候陛下那裏自會有論處。”

傅顯咧嘴道:“上次在台州府下官就知道,跟著伯爺有肉吃,再說下官和伯爺也是有緣啊!船隊正好在附近操練就遇到了伯爺下揚州,這不是緣分是什麽!哈哈哈哈!”

坐下後,方醒知道傅顯時間緊,就抓緊問道:“倭寇近期活動如何?”

傅顯說道:“很少,自從台州府一役之後,那些倭寇看來是有些膽怯了,偶爾能遇到零星小股,擒獲了問之,說是伯爺您的名字在倭寇中能止住兒啼,除非是您去了北方,否則那些倭寇必是不敢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