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第2/3頁)

再加上名相範睢和軍神白起,這樣的鐵三角要是放在後世,那絕對是平推世界的存在。

能夠打敗這樣的對手,難道不是一件非常不走尋常路,非常讓人嗨皮的事情嗎?

範睢這個人的歷程,其實是按照史書來走,被綱成君蔡澤取代的,這裏其實於我個人而言,沒有過多好說的東西。

說說另外一個大家很關注的人物,秦國軍神白起吧。

白起的死,其實很多人不滿意,這個我理解。

但這裏其實有一個很讓人為難的點,就是作為主角的敵人,白起是肯定要死的。

那麽他應該怎麽死呢?

無非就幾條路,一個是被趙國打敗而死,一個是被自己人弄死,一個是老死病死。

我最終選擇的是白起被自己人弄死。

因為怎麽說呢,歷史上的廉頗和李牧都是敗在自己人的手裏,而白起歷史上也是死在秦王稷的手中,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一個忠於歷史的表現吧。

白起歷史上是沒有反抗就被弄死了,我覺得這樣對他是一種侮辱,所以他在這本書裏反抗了,造反了,然後失敗了。

這本書,我自認為它是一本出於歷史而進行推演的作品,所以除了主角的命運之外,在其他配角個人的命運上,我更傾向於忠於歷史。

簡單的說,就是這些配角的人生歷程可能被改變,但他們的終點、結局都會和歷史上相同或者類似。

李牧的話,一開始我心裏的模版就是“趙國軍神”,所以寫到最後這個樣子,其實我個人而言,還算是滿意的。

當然李牧是不會跟歷史上一樣慘死的,不然你們應該會揍死我,對吧……咳咳,我這個人還是很靈活(沒節操)的。

廉頗的話,可能有人不理解為什麽高唐城會有一場失敗,但是我個人而言,其實兩個戰無不勝的軍神,可能有點過於開掛了,所以……當然,如果有讀者就此發出批評,我也能理解,不會反駁。

然後說說藺相如吧。

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不打算讓藺相如太早領便當的,但是後來想來想去,覺得主角穿越之前又不是醫生,強行延壽是不是不太好……所以藺相如就依照歷史上的年紀,沒了。

平原君趙勝,對他其實我很矛盾,一開始在最初的時候,設想是讓藺相如取代他。

但後來想想,戰國四君子這麽大的名頭,就這麽被趕下台,好像也說不過去,而且藺相如也去世了,虞信嘛寫著寫著突然又不喜歡了,於是趙勝就一直這麽當了趙國相邦下去,一如歷史上的軌跡。

但是到了書的末尾,也就是歷史上趙勝去世的這個時間段時,因為想要寫相邦的五年任期制,那麽趙勝這個相邦之位是肯定要換人的。

到了這個時候,肯定是不能把趙勝趕下台的,那麽也就只好委屈平原君了。

事實上我也不覺得這個結局對於趙勝有多麽難接受,畢竟他的壽命和歷史上一般無二,同時他治下的也不是歷史上那個苟延殘喘的趙國,而是一個強大無匹、馬上就要一統天下橫掃六合的超級霸主趙國。

因為我覺得在這本書裏,平原君安息的時候肯定是很欣慰,很快樂的,就如同藺相如一樣。

其實說實話,這本書設定的時候是三百萬字,那麽還差三十萬字的內容。

為什麽沒了呢?

這裏就要說到“水”這個你們經常用來罵我的字了。

其實我自我感覺吧,真不水。

因為這本書本身是面向所有讀者的,而且戰國時代本身來說是一個蠻小眾冷門,並不為大眾熟知的分類,所以我在描寫的時候,會盡可能的多寫一些基礎的東西,讓所有的讀者都能夠理解。

這樣一來的話,必要的解釋和鋪墊就肯定少不了,然而這些東西可能在已經接觸過並且明白其中道理的一些讀者看來,就顯得很水了。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真的。

所以在最後確定大綱和細綱之時,我直接砍掉了三十萬字的內容。

這三十萬字,寫的主要是征服百越,然後平定西域,南下印度,以及治理國家、還有出海探險這五大方面的內容。

說實話,這些內容真要注水的寫,五十萬字甚至更多我都寫得出來。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我多寫這幾十萬字,那麽稿費肯定是還能更多一些。

但是,沒必要。

因為這個時候的趙國已經太強了,孤獨求敗了,打什麽都像是平推,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寫這些——其實還挺沒意思的。

所以,是時候結束啦。

畢竟天下都一統了,西域也拿了,匈奴也基本完蛋了,大局已定,這就足夠了。

至少我個人而言,對於這個結局其實已經可以接受了。

然後,說說新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