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拿不拿郢都,這是一個問題(第2/2頁)

這多少讓趙丹放下了不少心。

在趙勝看來,“名正言順”是最為重要的,即便是征服它國,那也應該是要堂堂正正之師碾壓過去,而不是應該搞這種突然變卦偷襲的招式。

而虞信的態度就和趙勝完全不同了,在虞信看來,什麽名正言順那都是扯淡,只有把土地占下來才是正經事。

現在楚國都已經弱雞成這個樣子了,還自己生亂爆發了內戰,這個機會完全就是天上掉下來的,怎麽能夠錯過呢?要是錯過了,那簡直是太傻了。

至於什麽背信棄義……反正現在全天下就三個國家了,滅掉了楚國之後肯定就要幹掉秦國,所以秦國和楚國對於趙國再怎麽抨擊,那也都是無所謂的事情了。

誰會去在意一個即將滅亡的國家究竟有些什麽怨言呢?有什麽怨言,就讓楚國人自己帶到地底下去和閻王爺說好了。

不過趙丹也知道,這裏面其實虞信是有一點私心的。

畢竟依照現在這個態勢來說,一旦趙國真的決定要立刻對楚國動手,就在郢都的廉頗肯定是當仁不讓的主將人選。

廉頗能夠當上主將,那麽毋庸置疑的是只要滅掉楚國,布衣派這一輪下來的功勞肯定就是最大的。

……

趙勝想要的是讓秦國和楚國有理有據的被趙國弄死,而虞信想得則是不擇手段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兩個國家弄死。

只不過,要怎麽選擇呢?

還真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趙丹沉默片刻,突然開口說道:“李牧卿家,汝來說說汝的看法。”

李牧是在三天前率領著大軍回歸邯鄲的。

李牧思考了片刻,說道:“回大王,臣之前和楚軍並沒有多少接觸。還是應該以戰場上的具體情況為準。”

趙丹笑道:“無妨,汝盡管說來便是。”

李牧沉默了好一會,然後說道:“大王,臣以為從現在楚國的這般情況來看的話,若是廉頗大將軍能夠拿下郢都,那麽對於楚國自然是一大打擊,但若說要就此滅亡楚國,則又未必。”

趙丹想了想,道:“汝的意思是滅掉了李園還有三大家族,對吧?”

“正是。”李牧點頭道:“臣以為,不如先行撤軍,將李園割讓出來的土地給穩穩的拿下來。雖然說李園割讓的土地都是三大家族的,但是以三大家族現在的情況,他們是萬萬不敢和我軍繼續發生任何沖突的。”

“如此一來,大王完全可以坐等李園和三大家族之間相互殘殺,如此一來楚國內亂大起,必定是民不聊生,到時候大王再派王師伐楚,救楚地子民於水火之中,則楚人必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如此,則可不費吹灰之力而平楚也!”

李牧的這番話一說完,整座大殿之中就陷入了暫時的沉默。

趙丹有些驚奇的看著李牧,顯然並沒有想到李牧竟然能夠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說實話,這種坑人於無形之中的計策,一般都應該是那種比較老油條的政治家們才能夠想出來的。

畢竟那些老骨頭見多了算計,所以在算計別人的時候自然也是胸有成竹。

李牧雖然從兵法的角度來說也算是一代大家了,問題是李牧基本上沒有任何政壇上的經歷,是怎麽能夠想出這麽一個帶著濃烈政壇老油條陰謀氣息的計策來呢?

趙丹的目光在大殿之中轉了一圈,突然若有所悟。

如今李牧據說正在積極的尋找盟友,從監察衛報上來的情況來看,這幾年來李牧和李斯以及鄭朱這兩個人的關系都還可以。

看起來應該是這兩個人其中之一給他出的主意。

這或許……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深深的看了李牧一眼,趙丹的臉色突然放松了不少,緩聲道:“好了,接下來諸卿都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龐煖和廉頗都不在場,所以只有七人。

虞信的意見得到了李伯的支持,而李牧的意見得到了趙勝、李斯、鄭朱、劇辛的支持。

趙丹點了點頭,看了一眼臉色有些難看的虞信,最終做出了決定:“既然如此,那麽就不必急於一時,先讓武信君帶著部隊去接受李園割讓出來的土地吧。馬上就是上計和元旦了,諸卿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到這兩件事情上來。至於戰爭的事情,暫且留到明春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