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春耕祭天儀式

公元前258年3月5日,驚蟄。

驚蟄並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中的一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

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整個中原地區開始進入春耕季節。

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

也可以用三種花卉來代表驚蟄三侯,就是所謂的“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對於這片大地上絕大多數的農民來說,驚蟄的到來就代表著每天呆在家裏無聊得只能夠啪啪啪的時光結束了,一年的忙碌又要開始了。

這一天,趙丹率領著趙國的大臣們來到了邯鄲城外一片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土地之中,開始進行春耕祭天儀式。

這個祭天儀式並不是趙丹的首創,事實上趙丹現在一天忙到晚,也不會吃飽了給自己找事幹。

事實上這個祭天開春耕的儀式,乃是自周朝開國以來就有的,為的就是鼓勵人們多多耕作土地。

自從周朝之後,後世的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有這麽一個儀式。

說白了這也就是帝王們做個樣子給國民給看看,表示咱們統治者還是很重視你們這些泥腿子的,所以你們這些泥腿子們就好好的種地,種地才有飯吃,不要成天想著什麽做生意啊之類的事情,那是舍本逐末……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因此這一次的春耕祭天儀式,其實是非常隆重的。

這從到場的各種祭祀人員就可以看得出來,今天到場的一共有主祭、陪祭、祭司、祭酒、司農等等,幾乎趙國國中所有的祭祀類人員悉數到齊。

不僅如此,更有大批民眾聚集而來,因為據說只要參加春耕祭天儀式的話,就能夠蹭到一點土地神賜下的福氣,從而保佑自家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不過當趙丹登上祭祀高台,看著附近這人山人海人頭聳動的盛況之時,趙丹心中還是忍不住暗生感慨。

“其實什麽土地神的福氣根本就是那些想要看熱鬧的家夥瞎編的吧,寡人感覺這應該就是純粹華夏人喜歡看熱鬧的基因在作祟而已吧……”

在高台之上,早就已經擺好了祭天所用的牲畜祭品,白發蒼蒼的主祭走上前來,將一片祭文恭敬的遞到了趙丹的手中。

趙丹輕咳一聲,展開祭文,開始高聲念誦了起來:

“維玄枵年正月十八,趙國在任國君趙丹鹹集眾生,敢昭告於日月星辰風伯雨師歷代聖帝明皇之前曰:

嗚呼!惟天惠民,奉天辟壤;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伏維上帝,錫福祥於三界;居高聽卑,作真宰於十方。

願昭陰陽不測之神明,以示彰表無私之滿腔……

風調雨順,並無災殃;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伏望上天遣神,肅仙府之威儀,免人間之劫數。

不獨我趙國蒙不朽之恩,下民亦荷無疆之福矣!伏惟尚饗!”

在高聲朗讀完這番祭文之後,趙丹又躬身帶領著身後的趙國大臣們朝著面前的祭天台行禮。

在這一切完畢之後,趙丹走下台子,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了台子邊上的一片田地。

在這片田地之中,一頭十分健壯的大青牛身披紅絹,身上已經套好了耒耜,等待著趙丹的到來。

這個耒耜,其實就是古代的犁。

趙丹走下田地,扶著耒耜,一旁自有人將大青牛驅趕向前,隨著大青牛的邁步,耒耜將尚有些僵硬的土地一片片的分開。

大約來回走了兩百步,也就是一畝地來回的長度之後,這一次的春耕祭天儀式就圓滿的結束了。

在歸程的馬車上,趙丹對著坐在身旁的長子趙恒說道:“恒兒,以汝之見,這祭天儀式的意義何在?”

趙恒今日穿著像模像樣,頭戴冠冕身著袍服,看上去也有了幾分小大人的風範,也不知道是因為和父王同處一車還是因為第一次參加這種祭天大禮的遠離,整個人的臉上紅撲撲的。

聽了趙丹的話之後,趙恒仔細的思考了一會,然後才開口道:“父王,這祭天春耕儀式理當是為了祭祀天神,請天神保佑趙國子民……”

趙恒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趙丹給打斷了:“恒兒,汝錯了。”

看著驚訝但卻仍舊有些不明所以的大兒子,趙丹語重心長地說道:“這春耕祭天,雖然看似重在祭天,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乃是在於這春耕二字。”

“春耕者,乃是趙國子民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時節。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若是子民吃不飽飯,那麽趙國的強盛也就無從說起。農業者,國之本也。如果沒有足夠的農業人口,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那麽趙國的強大就無從說起。汝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