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殿中九鼎,五國來朝(第2/2頁)

站在大殿之中的所有人聞聲看去,這才看到了已經端坐王位之上,正對著眾人發出微笑的趙丹。

在清醒過來之後,其他的大王們在看著趙丹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就不免顯得有些復雜,心中也是各懷心思。

雖然已經聽說過這洛邑被趙國人洗劫了一遍,但是這些國君們還是完全沒有想到趙丹竟然將九鼎從成周城之中搬了出來,放置到了這座大殿之中!

毫無疑問,這個舉動的確已經稱得上是膽大妄為了。

非常的膽大妄為。

自從魏惠王和齊威王徐州相王之後,戰國諸侯們就已經徹底的扔掉了原本在名義上對周天子的最後一絲尊重,各自稱王將自己擡高到了和周天子相等的地步。

但是像趙丹這樣直接大搖大擺的將周朝的鎮國九鼎從洛邑之中搬出來的行為,還真的是沒有什麽人敢這麽幹的。

九鼎這個東西,在如今這個相信鬼神之說的年代,仍然是有著相當大的象征意義和威懾力的。

正是因為如此,諸侯們才不敢輕舉妄動,唯恐因為妄動九鼎而招來天譴。

也只有像趙丹這樣從後世穿越過來的人,才根本不會在乎這些鬼神之說。

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這九鼎終究不過只是九座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圖騰一樣的吉祥物罷了,搶了就搶了!

反正如果不搶的話,秦王稷到時候也是要下手搶的。

與其讓這九鼎擺在鹹陽宮,那還不如擺在龍台呢。

很顯然,九鼎的出現給了其他的五名國君以極大的震撼,這從五名國君臉上的震撼神色久久沒有消退就能夠看得出來。

除了震撼之外,其他國君們的腦海之中其實還有著別的情緒。

“若是寡人能夠搶先一步將這九鼎從成周之中搬遷出來,那該多好?”

後悔的念頭充斥著每一位國君的腦海,其中又以秦王稷心中的後悔之意最為猛烈。

但無論他們如何的後悔,這九鼎落在趙丹手中已經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帶著這份後悔之意,五名國君開始進行起了今天這一次盟會的第一項流程。

朝見。

朝見誰?

當然是朝見這一次盟會的召集者,來自邯鄲的趙國當代國君——趙丹!

這朝見之禮,以周禮之規定,實際上乃是諸侯對周天子所行之禮。

今天趙丹以諸侯之身受其他諸侯之朝拜,可以說是非常的逾矩了。

但是無論是朝見者還是被朝見者,對於這一份逾矩都沒有任何的不適。

畢竟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已經猛烈的批判過這種“禮樂崩壞”的行徑了,逾矩這種事情早就被春秋諸侯們幹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但這次朝見並不是承認趙國對其他的幾個國家有任何的宗主權或者統治權,僅僅是承認趙丹這個盟會的發起人、或者說是盟約長的身份。

所以這一次朝見也沒有像周禮所規定的那般繁瑣,僅僅是各國派人向趙丹遞上一份禮物名單,然後再由各國的國君朝著趙丹行禮,各國臣子朝著趙丹朝拜,然後這朝見之禮便結束了。

但即便如此,當趙丹看著一臉怨氣的秦王稷同樣也只能滿臉無奈和不爽朝著自己行這朝見之禮時,心中的滿足感也仍舊不可遏制的瞬間達到了巔峰。

這五國來朝之景象,何其壯觀!

當年在澠池之會上,寡人之父王趙惠文王要朝著汝秦王稷行朝見之禮,那時候的趙國雖然名義上是強國,但實際上仍然十分的憋屈!

而這份憋屈,今天終於讓寡人連本帶利的討回來了!

趙丹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這絲笑容在臉上漸漸的擴散,燦爛無比。

在見禮完畢之後,諸侯便各自落座。

由於這一次的大殿是正方形的,因此座位的布置也不像尋常的大殿那樣分什麽上下首和左右首,而是直接將讓所有的六國使節團圍繞著這禹皇九鼎而坐。

而這其中,趙國理所當然的坐在了正北面。

秦國則位於趙國旁邊的西北。

等到所有人落座完畢之後,這一次的洛邑之會也就宣告正式開始了。

作為這一次的盟約長,率先開口的人當然只能是趙丹。

趙丹也不多說廢話,上來就直接對著秦王稷開口問道:“秦王,這河東郡之地,何時能夠交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