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王氏和趙氏

公元前260年,12月21日。

當屯留城解圍的消息傳來的時候,趙丹一直緊繃的心情終於變得好了不少,甚至已經開始有時間感慨起趙括的運氣了。

看著手中剛剛傳來的戰報,趙丹突然發現趙括這個家夥自從被自己改變了命運之後,居然已經有了兩次死裏逃生的經歷了。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確實是個好事。

在這個年代,將門虎子其實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為啥?因為知識的傳承。

在任何一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國家,知識永遠都是最寶貴的東西之一。

有了知識的傳承,人類才會不斷的進步,家族亦然。

在趙丹穿越而來的那個時代,曾經有一個叫做陳勝的人說過一句振聾發聵、影響了中國人整整兩千年的話,這句話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實是有的。

先看看一個中國歷史上極為顯赫的家族——瑯琊王氏。

後世最顯赫的門閥士族之一瑯琊王氏,便是出自於秦國大將王翦。

王翦其人在歷史上為秦國一統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天下六國均為王翦、王賁父子所滅,再加上王翦之孫王離,一門三列侯,顯赫已極。

秦朝滅亡後,王翦之後人王吉、王駿、王崇曾經在西漢出任過博士諫大夫、禦史大夫、大司空等高位。

再往後,王遵、王音、王融在東漢出任過太中大夫、大將軍掾、南康尹等職位。

在西晉滅亡之後,也是王氏家族衣冠南渡,並由王導、王敦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一度權勢無雙,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

《古今姓氏書辯證》曰:“瑯琊王氏自漢諫議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晉南北朝,一家正傳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書二十五人。”堪稱“簪纓不替”,“冠冕不替”,“世祿不替”。

從秦朝一統到魏晉南北朝,整整數百年的時間,統治著華夏大地的皇族換了一個又一個,但始終不變的卻是王氏一族的顯赫和身居高位。

這難道是偶然嗎?顯然並不是。

所以陳勝並不知道的是,他所憤恨的王侯將相們,其實是真的有“種”的。

這個王侯將相家族們的“種”,就是知識。

這裏的知識,指的並不是什麽四書五經、也不是什麽假大空的八股文,更不是什麽禮義廉恥、道德傳統。

這裏的知識,指的是如何應對君王、如何管理一方、如何統禦部下,如何收買人心,甚至是如何去當一個帝王。

只要有了這些無比寶貴的知識,那麽這些家族即便一時衰落,也總有崛起的一天。

知識,就是所有世家大族的根。

趙括,就擁有著知識,這種來自於他父親趙奢的知識。

馬服君趙奢此人,以天縱奇才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其人能文能武,能為官能為將,既能為國君分憂,又能夠團結同僚,簡直就是全方位無死角、挑不出毛病的完美臣子模版。

在趙丹看來,趙奢其實和王翦是一類人,都是屬於那種能夠創立出頂級門閥世家的始祖級人物。

但趙奢的運氣顯然比王翦差了不少,因為趙奢不過五十多歲就死了,然後趙奢的兒子趙括也沒有成長起來就死在了長平。

這兩次連續的打擊再加上趙國的滅亡,最終導致了趙奢的這個趙氏還沒有起勢就已經斷了傳承。

但如今不一樣了。

趙丹的穿越,改變了趙括的命運,也讓趙奢的趙氏擁有了傳承下去並且猶如王氏一般發揚光大的可能性。

鑒於歷史上王氏一族對於秦國的貢獻,趙丹其實是很希望趙國也能夠有這麽一個如秦國王氏般的良臣家族,而趙奢和趙括的這個“趙氏”,就是趙丹心目中的人選之一。

這就是為什麽趙丹不把三篇孫子兵法送給別人,卻偏偏送給了趙括的原因。

當然了,眼下趙丹對於趙括還僅僅是處於培養階段,到底行還是不行,這個還得讓趙括自己來證明。

如果趙括最終被證明只是一個廢柴,那麽趙丹也不會傻傻的繼續幫扶他下去,而是任其自生自滅。

對於君王來說,有用還是沒用,就是一個最直接的衡量標準。

有用的人,才是值得培養的人。

從目前來看,至少趙括幹得還不錯,還算是挺有用的。

趙丹思考了一會,然後對著面前的繆賢道:“且派人去傳寡人之令,裨將趙括作戰有功,寡人心甚慰,賞金一萬,女二十。並命其將屯留之軍,務必要為寡人守住屯留!”

“唯。”繆賢應了一聲,便領命出去了。

此刻的趙丹並不在邯鄲,而是位於上黨郡治所在的長治城。

在數日前的大朝議之中,趙丹力排眾議通過了趙國總動員令之後,短短的幾天內邯鄲之中的民眾就已經被動員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