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馮亭

片刻之後,一名面色憔悴、身著胡服、頭戴封君冠的男子走進了大殿之中,朝著趙丹行禮:“臣見過大王。”

這名年紀不過四十來歲,看上去卻蒼老得好似六十老者一般的中年男子,便是趙國華陽君,馮亭。

一個對於長平之戰乃至上黨郡之爭來說不得不提,完全無法繞過的名字。

趙丹朝著馮亭點了點頭,示意馮亭入座,腦海之中卻想起了關於此人的諸多事跡。

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戰國人物。

根據史書記載,在秦軍開始大舉進攻上黨南部陘城、野王等諸多城池的時候,馮亭還是韓國朝廷之中的一名普通大臣,並不是當時的上黨郡守。

當時的上黨郡守是韓國將軍靳黈(讀做盡頭),靳黈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大臣,率領著上黨軍民頑強抵抗了秦國大軍長達數年之久,即便後來野王城和陘城陷落,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系被切斷後,靳黈也仍舊堅持而沒有放棄。

可靳黈和上黨軍民雖然還在堅持,位於新鄭的韓王卻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當野王陷落之後,韓國的首都新鄭就已經位於秦軍的兵鋒威懾之下,秦國的使者一波波來到韓國的宮殿之中,傲慢的當著韓國重臣的面對著韓王宣稱:“若王不割上黨郡與我大秦,則韓國之覆滅便在當下!”

屈服的韓王最終下令靳黈率上黨軍民投降秦國,但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靳黈拒絕了這個命令,發誓要和秦國人死戰到底。

在命令接連被拒絕之後,韓王終於忍無可忍,撤掉了靳黈的上黨郡守,令馮亭取而代之。

然而讓所有人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馮亭在接替靳黈出任上黨郡郡守之後,居然做出了一個讓天下震驚,更使秦王稷憤怒無比的決定。

馮亭確實投降了,但是他投降的對象並不是韓王所命令的秦國,而是此刻唯一能夠和秦國為敵的東方強國——趙國!

馮亭的投降,直接成為了長平之戰的導火索,讓整個戰國時代的爭霸戰爭來到了最高潮。

在投降趙國之後,馮亭被趙丹封為華陽君,本來趙丹是想要把馮亭立成一個榜樣好招攬天下人才,沒想到馮亭來了一句“吾不處三不義也”,拒絕接受封賞,搞得場面一時間相當尷尬。

不過隨後在藺相如的勸說下,馮亭還是乖乖的接受了一切封賞,當上了趙國的華陽君。

但是就算是當上了華陽君馮亭也沒有閑著,他仍然十分積極的參與到了長平的戰事之中,一心想要保衛上黨郡、尤其是長平的軍民。

為啥?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馮亭就是在長平出生並且長大的,他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老家落入以“嚴刑峻法”而著稱的秦國手中。

如今的馮亭主要是協助廉頗,負責後勤糧草方面的事務,前幾天才剛剛從前線回到邯鄲,準備督運下一批運往前線的糧草。

當然了,馮亭之所以如此迅速的出現在這裏,主要還是因為趙丹事先已經派人將他傳召入宮,在偏殿等候了。

和所有第一次見到“胡椅”的人一樣,馮亭先是奇怪的打量了一下椅子這個新鮮玩意,然後才慢慢的學著別人坐了下來,接著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明白為何趙丹要求一定要身著胡服入宮了。

畢竟事情緊急,所以趙丹在等到馮亭入座之後便咳嗽一聲直入正題:“華陽君,你可知寡人喚你入宮,所謂何事?”

馮亭並不急於開口,而是想了想之後才道:“大王召臣,想來是為了長平之事。請大王放心,車馬民夫皆已準備妥當,三日後便可起運糧草前往長平。”

趙丹搖了搖頭,道:“並非此事。寡人此次召你前來,乃是希望你作為寡人的使者出使韓國,勸說韓王然出兵助我趙國,共同伐秦。”

馮亭聞言就是一愣,半晌之後才道:“大王,此事……或難為之。”

趙丹眉毛微微一挑:“為何?”

馮亭道:“回大王,臣於韓國為臣二十年有余,韓王此人,臣知之矣。韓王雖有抗秦之心,卻無抗秦之能,此韓王令臣率上黨軍民降秦之故也。既如此,則韓王又何能願與我趙國共伐秦也?”

馮亭的意思非常明顯,韓王這個家夥已經被秦國打怕了,哪裏敢出兵呢?

說起來馮亭的這個意思,倒和樓昌有幾分不謀而合的味道。

趙丹笑了一笑,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道:“無妨,寡人並非讓韓國即刻出兵,華陽君可替寡人轉告韓王然,若韓國願於我趙國共伐秦國,寡人可使野王、陘城重歸韓國!”

想要韓國出兵,顯然不可能一點好處都不給,將被秦國奪走的野王城和陘城這一帶地區歸還給韓國,這就是趙丹在剛才和諸大臣商議之後決定向韓國開出來的好處。

馮亭沉默了一會,然後緩緩點頭:“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