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魏王圉的憂慮

雖然魏王圉這個人喜歡搞什麽雙插頭的愛好,而且貪圖享樂、目光短淺、氣量狹小等等缺點一應俱全,但是最基本的判斷力還是有的。

如今的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已經被秦國打成了殘廢屬於倒數第一,燕國走了樂毅又被田單光復齊國之後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屬於倒數第二,接下來的倒數第三就是如今魏王圉統治下的魏國了。

說起來也是慘,自從遷都大梁之後,魏國這個曾經的中原扛把子就是一年不如一年,現在終於淪落到了和韓國以及燕國這種弱雞相提並論的地步……

魏王圉一開始即位的時候,心裏多少還是有那麽一點想要恢復祖宗霸業的雄心壯志,結果才登基沒多久就在華陽之戰中吃了秦國人的當頭一棒,被白起一戰直接殺掉了十萬魏國精銳,讓魏國元氣大傷。

這一棒瞬間就打掉了魏王圉的所有雄心,讓他墮落成為一名每天除了玩女人就是玩男人,剩下的時間再拿來猜忌自家老弟信陵君的平庸君王。

但就算再平庸的君王那也是君王,只要是君王,就不可能會對自己國家的亡國危機無動於衷。

所以當龍陽君說到魏國可能會面臨亡國危機之時,魏王圉幾乎是本能的就警惕了起來,並立刻開始了思考。

魏王圉思考的主要是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趙楚齊三國聯合,打得過秦國嗎?

這個問題魏國高層內部也已經有過討論了,結論是——趙國一方勝算較大。

現在的秦國所面臨的困局,讓魏王圉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幾十年前秦楚之間爆發的那場參戰人數達到八十萬的大戰——藍田之戰。

在之前的秦楚丹陽之戰中,秦國獲得了一場大勝,不甘失敗的楚國轉年便發動了藍田之戰,五十萬楚國大軍破武關自商於之地直入關中,在鹹陽城東南數十裏之外的藍田和三十萬秦軍展開大戰。

但就在雙方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韓魏兩國突然和秦國結為同盟,從楚國的腹背給了楚國重重一擊。

魏國名將公孫喜率軍攻克了楚國北方重鎮召陵,韓國名將暴鳶更是帶著十二萬韓軍直入楚國核心腹地,連續攻下鄧城和宛城,直逼楚國郢都和鄢都。

在這樣的情況下,三面受敵的楚國最終被迫求和,由此損失了大量土地和兵馬。

也正是在這場藍田之戰過後,曾經強絕一時的南天霸楚國正式由盛轉衰,即便在數年後吞並了越國回了點血,但秦楚爭霸卻從原先的楚攻秦守變成了秦攻楚守,整個大局上的態勢完全改變。

如今秦國所面臨的困局,和當年藍田之戰的楚國何其相似!

秦國的六十萬大軍,和當年的五十萬楚軍同樣都是主動出擊,同樣都被牢牢牽制在正面戰場動彈不得,而趙國的盟友楚國則扮演了當年韓魏兩國的角色,瘋狂的在側面對秦國進行輸出。

更加嘲諷的是,楚國如今大舉進攻的地方,正是當年韓國人所進攻的那三座城池,如今已經成為秦國領土的丹陽、鄧城和宛城!

依照當年藍田之戰楚國最終大敗於秦韓魏三國的結局來看,如今秦國敗給趙楚齊三國,幾乎沒有什麽太大的懸念。

這劇本走向都差不多,結局還能反轉不成?

現在的秦國和當年的楚國一樣,都是當之無愧的戰國霸主。

要讓一個戰國霸主由盛轉衰需要幾仗?

從戰國時期的過往歷史來看,只需要一場或者兩場大戰就夠了。

戰國年代第一個霸主魏國,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被齊國連滅兩場,大將龐涓戰死,從此魏國正式衰落成二流國家。

戰國年代另外一個霸主齊國,滅宋之後遭遇了曠世難遇的五國伐齊,一戰過後齊國衰落,甚至險些滅國。

強盛了大半個春秋戰國年代總計幾百年時間的霸主楚國,在藍田之戰和丹陽之戰兩場大戰中連續落敗,從此楚國由盛轉衰。

風水輪流轉,現在秦國崛起成為戰國霸主,那麽長平之戰會不會成為霸主秦國由盛轉衰的超級轉折點?

魏王圉和一班魏國高層智囊分析過後覺得,不是沒有這個可能,而且有很大的可能。

畢竟在數年前的閼與之戰中,秦軍同樣也在趙軍的手中遭遇了一場幾十年一遇的慘敗。

如果閼與之敗後再來一個長平之敗,那麽豈不是正好符合上面諸多霸主國由盛轉衰的必然規律了?

秦國的衰落,對於魏國來說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那當然是一件大好事!

秦國的崛起有兩個最大的受害者,除了楚國之外另外一個受害者就是魏國。

魏國從開國到現在所失去的土地,除掉自己復國成功的中山國之外,幾乎全部都是被秦國奪取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仍然在不停的東擴,這如何不讓魏國對此感到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