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名聲(第2/3頁)

陳新點點頭,這個呂直他有點印象,文登營當時曾駐防德勝門,就屬於內城九門之一,這個呂太監好像來視察過一次,他在曹化淳面前小心翼翼的,所以陳新對他印象不深刻,也並未打點,好在也沒有得罪他。

魏忠賢伏誅之後,崇禎將各鎮的監軍都撤回,但他並非是廢除監軍制度,只是要把魏忠賢的爪牙清除幹凈,崇禎二年局勢還算平穩,皇帝也沒有著急派新的監軍出來,原本歷史上這個呂直是崇禎四年才派到登州,現在因為文登營的出色表現,竟然提前了一年。

陳新兩人當然並不清楚,劉民有低聲對陳新問道:“他第一站就是文登營,好事還是壞事?”

“不清楚,張大會應該送了消息回威海,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去年登州好像沒有監軍,我估摸著主要是出了袁崇煥殺毛文龍一事,再加上幾次兵變,皇上對文官武官都不再放心,太監監軍是遲早的事,不管派他來的目的是什麽,咱們要盡力把它變為好事。”

劉民有問道:“你在京師的時候有沒有與這些太監打交道?送過他銀子沒有。”

“我只認得曹化淳,送了兩千還是三千兩銀子。這次呂直來了,這個數也少不了。”

劉民有一臉不甘,“這就是二三十萬斤糧食,得養多少人了。”

“得了吧,咱不送虧得更多,咱們每年送的銀子多了,也不少他這一份。”陳新轉頭對周來福道:“來福,還有什麽消息?”

“袁崇煥死了,八月在京師被淩遲處死,行刑之時許多百姓去買他肉吃,去年建奴入寇,京師百姓大多有親屬死於城外,所以都很恨他。”

陳新和劉民有都早知道這個結果,卻不知是如此的慘,聽了還是覺得有些唏噓,去年此時還是權傾一時的督師,無數人看他臉色行事,現在卻屍骨無存,被他殺死的毛文龍則早已經安葬在西湖邊。

劉民有嘆道:“早知如此,當初免了遼東巡撫就回家過過安生日子,何必再回去當督師,害人害己。”

……

第二日兩人便匆匆辭別周洪謨,周洪謨也知道監軍的事情,也不挽留,送了他們一行每人一匹馬,陳新臨走前跟周來福交代了一番,讓他盡快把運河網絡建立起來,又留下兩個親衛暫時幫忙。

他們自己在城外馬市又買了幾匹馬,一路不敢耽擱,當日就趕到高唐州,傻和尚因為太重,那馬匹也受不了,劉民有只得讓他自己在後面自己想辦法追來。

一路上所見東昌府境內確實滿是棉田,麥粟反倒成了少數,運送棉花的馬車牛車不絕於途,百姓的面色和衣著看起來都不錯,比登州附近的要好上很多。

走出東昌府後,就是濟南府的轄地,離運河越遠,荒蕪的田地就慢慢增多,而且田地中的收成看起來也不算好,今年的北地又是大旱,山東比河南、山西和陜西稍好一些,但糧食歉收是肯定的,看到的百姓也慢慢變成他們所熟悉的那種農戶味道,路上的流民也多起來。濟南之後便是青州和萊州,這裏已經是膠東半島,百姓越來越窮困,途中無數的乞丐和流民,拖兒帶女的在往各個城鎮流動。

劉民有從來沒有騎過這麽久的馬,大腿內側早已經磨腫了,宋聞賢也大叫吃不消,到了青州府之後就只能換坐馬車,雖然一路不斷更換馬車,但速度還是比不上原來騎馬。

過了平度州之後,馬上就要進入登州地界,路上的乞丐流民越來越多,幾乎把官道都堵滿,但拖兒帶女那種相對少一些,壯男壯女倒多了。

陳新騎著馬在人流中慢慢行進,一邊聽著周圍流民說話,似乎很多是遼東口音,而且他們的目的地都是文登。

他好奇之下跳下馬來,對身邊幾個流民男子問道:“各位兄弟,你們這是去哪裏?”

那個幾個流民雖然瘦弱,但臉上帶著些笑,“咱們去文登的。”

“哦,為何走那麽遠去文登營?濟南府、東昌府還富庶一些。”

“咱們都是遼東人,要去投文登營,那個陳將軍能打韃子,咱們要跟著他打回遼東去。”

陳新笑道:“你們聽誰說的?”

“這誰都知道的事,那個陳將軍是皇上親封的戚少保第二,殺了一千多韃子,咱就信他,咱們原來在廣饒賣力氣,前些日子有文登營的人來各地招人,說有吃的,或許還能分田地,那更得去了。”

那幾個遼民大聲唱起遼東的小調,興高采烈的繼續趕路,陳新停在原地笑著搖搖頭,後面宋聞賢和劉民有走過來,劉民有道:“我跟徐元華說的,讓他到各地招些人,只是沒想到這麽多,太多了可也難辦,也不知有沒有那麽多荒田能安置他們。”

陳新一揮手道:“有何難辦,人是最珍貴的資源,只要能力之內,就要留著,沒有人那才叫難辦,民有幹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