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2/3頁)

“這……”

希拉克略想不到孫享福在面對這麽大額度的借貸問題的時候,都不需要思考,就答應了,這倒是讓他整個愣住了。

而孫享福,則是苦笑道,“若是在我最開始抵達君士坦丁堡的時候,你們就與我們大唐簽署協議,獲得這些武器裝備,或許,你們就不會有這次的大敗了。”

聽到孫享福這話,希拉克略頓時一陣大悔,只可惜,後悔也沒有用了,當時,他和伊凡兩人,都還不太信任大唐,對此,保持了猶豫,不曾想,只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局勢就出現了大變。

他們當然不知道,大食帝國的動作,大唐從一開始就了如指掌,這個世界,能夠左右天下勢力格局的,只要李世民,這整場戲,都是他導的。

所以,此時,在大食與大唐交界的克爾曼沙地區,成隊成隊的被大食人俘獲的拜占庭帝國百姓,正被侯君集接手,而一車車糧食,布料,鐵器裝備,則從唐軍的軍營拉出,被大食人運回麥地那,這種用戰俘交換物資的協議,在大食向拜占庭發難之前,就已經簽署了。

“那,我們,要付出什麽?”希拉克略悔完了之後,面色凝重的看向孫享福問道。

“很簡單,將你們之後在戰爭中俘獲的大食人,交給我們大唐抵債。”孫享福笑了笑道。

雙向收俘虜,消耗掉兩國的戰爭潛力,就是李世民制定的戰略計劃,這些人力,到了大唐的手上,就能不斷的創造各種物資,用物資,再去交換更多的人力,這樣一個循環,會使得大唐的國力,處於不斷上漲的狀態。

而相互消耗,人口流失的大食和拜占庭,獲得了物資的輸入,使得他們的戰爭得以繼續,從而在戰爭中,又將那些得到的物資,又再度消耗掉,所以,他們會越來越虛弱,等他們最終維持不住局面,崩盤的時候,大唐再出來收拾殘局,用最省力的方式,統一歐亞大陸,就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並且,在整個過程中,大唐都不擔心他們的戰爭會停止,因為,大食的民族特性,決定了他們不能自給自足,當他們的兩方的實力達到了平衡的時候,大唐又能輕易的通過援助一方,打破他們的平衡。

就比如現在,希拉克略得到了大唐早些年淘汰下來,毀了可惜,用又用不上的那些軍事裝備,就很可能打個翻身仗,收復失地,而當大食人頂不住的時候,孫享福也差不多從拜占庭帝國回來,出使大食了。

很快,希拉克略就跟孫享福簽訂了協議,並且,只是在協議簽訂了半個月後,大唐這邊,就給他送過來了兩萬架床弩車,兩萬架連弩車,五萬架投石車,二十萬副鐵甲,十萬副馬凱,二十萬匹戰馬,精鐵鋼刀,長槍,五十萬柄,糧食兩千萬石,後續還有不少。

當然,也因為這些東西,拜占庭欠大唐的國債,達到了一億五千萬貫,每年光利息,就得一千五百萬貫,而這些錢,他們可以通過從戰場抓捕俘虜來償還,大唐不分種族,不限老幼,全部以十貫錢一個人的價格收購,以目前的情況,他們至少得抓捕一半以上的大食人,交給大唐,才能填上這個窟窿。

大食人用新占領的地區的五百多萬人口,在大唐這裏換到了價值五千萬貫的糧食,布匹,鐵器裝備等物資,軍力和物資儲備,以及地盤,都壯大了許多,開心的不要不要的。

而在大唐借貸到了價值一億貫的軍事裝備的希拉克略也很開心,有了這些威力強大的裝備,他立即整軍備戰,打算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將遭受的損失奪回來。

而大唐,則是最忙碌的一個國家,加上南亞地區並入的近三千萬人口,大唐的總人口數,突破了一億一千萬,在統治區域劃定州縣,建屋,分田,調撥農耕用的牲畜,種子,忙的是不亦樂乎。

就這麽地,時間一晃,就到了貞觀十八年,孫享福,依舊每天都在君士坦丁堡周邊地區的田間地頭講學,過千農學生和熟手農夫們,分散在拜占庭帝國各地,效仿著他,為百姓們講解農耕知識,帶領他們種地。

僅僅是半年的時間,漢語,這種原本只在拜占庭帝國的權貴之中流行的語言,就讓當地的百姓不再陌生了,甚至,許多普通的百姓,都能張嘴說上幾句。

自從他們看到了田地裏的農作物,遠超之前的產量之後,他們就更加願意安靜下來,聽這些來自大唐的神人們講話了,語言的障礙,他們會想盡辦法克服,能有這種神奇的本事的人,在他們看來,都是神人,神人的諭示,他們必須聆聽。

當然,還有他們已經知道,大唐的這些能夠讓農作物的產量變多的人,不會一直留在這裏教他們種地的原因,所以,他們的時間,非常有限,必須抓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