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3頁)

相比於渭南碼頭現在能夠經常見到的蒸汽輪船,它也不算多大的稀奇,各個工廠現在可是已經開始上馬,或者準備上馬一些蒸汽設備了,有一些甚至比這拖拉機還神奇。

比如紡織廠,就有蒸汽帶動的紡織機,它不斷的往復運動,每天能頂幾十個女工的織布量,而且,還在不斷的試驗改進,今後,那些負責織布的女工,將會更多的轉向裁縫,成衣制作等方面。

幾乎所有的行業,在這十幾年的發展中,都有了較大的進步,這也是為什麽,大唐百姓的收入增長,物價,卻只是輕微上漲的原因。

在行業的進步的過程中,各個行業的產量在不斷提升,成本在不斷下降,即便物價物價漲的不多,企業盈利的空間,也一直在穩步提升之中,這也是為什麽,大唐與西域諸國如今是這樣的不對等局面的原因。

他們為什麽欠大唐那麽多錢?

工業上面完全不對等造成的。

大唐把通貨膨脹的壓力,全部轉化到了這些西域國家之後,戰勝他們的,其實是大唐的工商業。

當那些王國面對自己的產出卻感覺上火的時候,你還指望他們能夠淡定的跟你對抗?

比如,本國的商賈,花二十貫錢,養活一個織布的熟手工人,一年能幫他們織一百匹布,他們直接花二十貫錢找大唐的織布廠,就能買一百匹布質量更好的布,你說他們會選擇自己織布,還是選擇找大唐買布?

要知道,同樣是花二十貫錢,得到一百匹布,拋開質量上的差距不講,這個商賈,還要搭在生產布匹原料上的投入,可是不少,這裏面,節省的可能是一倍的價錢,以及無數倍的時間成本。

統治者把本國產出的東西拿到市面上面,價格,質量,完全拼不過大唐產的時候,他們能怎麽辦?降價賣唄,而且,還必須得降一倍多,甚至兩倍,才能勉強有些競爭力。

可真當一兩倍的價格降下去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他們賣出來的錢,其實是虧本的,根本滿足不了本國百姓的生活所需,逐漸的,就不產了,全部開始依賴大唐的產出,就像後世戰鬥民族自己制造衛生紙成本太高,需要找我國進口一樣,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金錢向我國流入。

不在其它地方找回這些外流的錢,那麽時間長了,問題自然就來了。

雖然從大唐引進了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但是他們能種出來的產量,可沒有大唐那麽高,糧食,危機雖然不那麽嚴重了,可人活著,不僅僅是為勉強維持生存,他們都會想更好。

其中有錢的,有學習能力的,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都會選擇去大唐,所以,他們的生產力很快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低下。

自產自足的國家有麽?

當然有。

但是,這些國家,就能抵抗的了大唐的誘惑嗎?

不可能。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在任何種族都是通行的。

連拜占庭帝國皇子都抵抗不了各種產自大唐的商品的誘惑,別的人,又有誰能抵抗的了呢?

碰到大唐的這樣的對手,你在工商業上比不過他,基本你就敗了,無非是幾個老牌帝國維持的更久一些而已。

財富的不斷流失,會讓一個國家的經濟越來越緊張,直到崩潰,這個時代的人,可不懂得什麽經濟調控或者貿易限制,貿易保護之類的東西,波斯,就是自以為傍上了大唐的大腿,沒有節制好自己的花用,而最先將王城和皇宮都抵押給了大唐的帝國。

即便在是後世,很多人,或者企業,都很難從借貸這一條道路上解脫出來,更何況是金融知識壓根就處於空白狀態的這個時期的人,此前,那些世家大族,就是用借貸的這一套把戲,逼的小老百姓們家破人亡,或者淪落為奴的。

而經濟量達到了大唐現在的程度,玩資本,輕易就可以玩死當世任何的國家,當然,玩軍事也能輕易玩死任何國家,但是,軍事上之所以保持克制,是因為各國百姓宗教信仰的問題不好解決。

當世尚存的政權之中,也只有大唐沒有被宗教左右政治,堅定了科學發展的道路,其余幾個帝國,都有自己的信仰,兩相比較之下,越往後,差距只會越大。

十多年的時間,並不是所有在渭南新城的人,都忘記了孫享福的樣貌,雖然留了胡須的他,畫風確實變了個樣,但是,他開著拖拉機在城裏的主幹道上轉了一圈之後,整個城池,都炸開了鍋。

各個廠的經理,廠長,在跟著拖拉機跑的護衛這裏,得到了孫享福此次來渭南的目的,紛紛將自己大門打開,帶著一幹高層管理,站到了工廠的門口,用熱切的眼神看著他,就是希望他能進自己的工廠裏巡視巡視,指導指導,說不定,在他的三言兩語點撥之下,這個行業,會再度出現翻天覆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