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2/2頁)

自己推薦的人成了才,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孫享福再看宋小魚的時候,臉上已經多了一些笑意,道,“那你為什麽要設計這麽大一艘船?以現在的技術看來,建造它還有些不切實際啊!”

對此,宋小魚卻是持有不同意見,道,“我參與了整個蒸汽機的研發,和蒸汽船的設計和建造,覺得這種輪船的潛力還很大,只要蒸汽機研究組,能夠設計研究出動力更強的汽輪蒸汽機來,咱們只需要裝四組,就差不多就能解決這艘船的動力問題。雖然船會跑的有些慢,但是,運送一些不需要保鮮的貨物,比將它的貨運量,分散到多艘小船上,要節省三成以上的人力,燃料和各種物資的消耗成本。”

如果用四組大型的汽輪機來推動這樣一艘船的話,它在海上,跑起來,確實是沒有問題,不過,還需要考慮很多其它的問題,孫享福對這方面知道的也不多,點了點頭道,“你的想法很好,而且,這樣大型的貨船,也有建造的市場需求,不過,所有的設計,不能比照現在的成船來想當然。船造的大了,可不僅僅是動力的問題,船板,承受一頓的重量,可能並不會有什麽傷害,可十噸,一百噸,一千噸的重量堆積到一起,很可能直接將你整個船殼壓碎,更何況,你是要上萬噸,所以啊!承壓的問題,你不好解決。”

孫享福說到的這個問題,宋小魚已然是有過考慮,接話道,“是的,所以,我設計的這艘船的整體,都是需要用鋼鐵澆築的,而且,必須成功,否則,拆都難得拆……”

說到後面,宋小魚的聲音就越發小了,因為,這是它能想到的唯一能解決承壓問題的辦法,但其實,並不怎麽可行,要知道,一艘船的內部構造,其實是十分復雜的,想用鐵水直接澆灌成型,那幾乎是不可能,而且,澆灌成型了,它就能承壓了麽?

未必。

鋼鐵,在受重壓的時候,會變形,它必須要在內部有承重設計。

孫享福看到他一臉為難的樣子,又道,“想要它完全按照你想要的樣子成型,就必須得改進現在的船殼的建造模式,至少,它需要用一種更加先進的連接成型方式。”

“更加先進的連接成型方式?”見到孫享福似乎有解決的辦法,宋小魚的眼神中,頓時閃爍出了異樣的光芒,用期待之色看向了孫享福。

“現在,咱們已經有了電,其實,可以利用它,研究出一個可以融化鋼鐵的溫度,比如用些鐵和碳粉之類的東西做媒介,這樣,就可以將鋼鐵按照需求連接成一個整體,而且,像你這麽大的船,可以用帶有螺紋孔洞的凹凸鋼板,套上之後,用螺釘鉚緊,打造更加堅固的純鋼鐵船身,不用像小船那樣,太考慮船底板的厚度,不過是犧牲一點載重量而已,大船更需要堅固。”

對於這些方面,孫享福其實只是一個嘴炮,提出一些後世人都知道的構想之後,讓真正研究它的人去慢慢琢磨就好,可別看這麽一個小小的建議,說不定,他很快就能解決實際的問題。

十八世紀中期,炭弧焊沒有出來之前,工業發展,一直被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但其實它的原理,並不是有多難,利用單個的炭極,在炭極與工件中產生電弧,便能產生三千五百度到五千度的溫度,足夠達到鋼鐵的熔點,而這些東西,大唐現在都具備,只需要摸索出一個合適的釋放使用方式就行。

雖然這種單電極炭弧焊對於炭的消耗很大,但是,大唐根本不怕消耗,只要能造的出好東西出來就行,有了單電極炭弧焊,那麽,雙電極炭弧焊出現的日子,就不遠了,那麽,以後,金屬構架的東西,就會以人類想要的各種形態出現,連制造汽輪機,也變的簡單的多了。

偶像就是偶像,從來不會讓人失望,十多年前,孫享福其實就已經亮了宋小魚的人生,十多年後,又再度給他找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讓他這個光電,發揮出更明亮的光芒。

所以,此刻的宋小魚是十分激動的,他恨不能馬上弄一台蒸汽發電機到船廠,開試驗它是否能夠幫助自己,按照想要的方式接鋼板和船體內部鋼結構,如果這個東西試驗成功,那麽,別說是造船,整個大唐的制造工業,都將會再上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