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廠(第2/2頁)

李泰也是反應了過來道,“廣州雖然有航海學院的分院,但往內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樣要著手培訓。”

孫享福笑道,“那就開三間學院嘛!咱們大唐,教老百姓學本事的機構,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聞言,都是一笑,此刻,他們想的,已經不止是駕駛蒸汽輪船方面了,其它行業,似乎也可以這樣落實。

只有程處默感覺有些郁悶,騎馬打仗他行,開蒸汽輪船太高技術含量了,他不會。

渭南碼頭的旁邊,就是渭南船廠,太子號在碼頭上停穩了之後,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廠這邊走來,剛進了大門,孫享福就看到了一號船塢裏面,一個高大的鋼板包木的船殼,由於目前還沒有研發出炭弧焊技術,暫時,也只能采用這種模式打造船殼。

這是渭南船廠正在研發建造的大型蒸汽貨船,它的吃水,或者說載重,應該會超過三千噸,比剛才他們所乘坐的‘太子號’,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會慢三成左右,據建造前的預算,在江上的順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十二到十三公裏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行駛,三百公裏沒有問題。

至於更大的五千噸海船,以及海軍的戰艦,則是在杭州灣船廠建造,有了蒸汽機作為動力,他們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動了,在後世我國的海洋漁政船,都有四千多噸排水,而一戰到二戰期間,更是有許多載重達萬噸的蒸汽動力貨船問世,它的上限,還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術,得一步步來研究發展,目前來說,五千噸的貨船,都還只是在理論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時代,研發建造這樣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建造了一年多,但還只是把船殼澆築出來了而已。

未來,它還要經歷像現在量產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樣的反復改良試驗的過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夠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後,說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輪式發動機,就能問世了,早前,孫享福就說了一些關於它的原理,現在,已經開始在研究階段,模型機就快造好了。

其實,搞懂了蒸汽機的人,自己一般也會想到一些改進模式,後世從蒸汽機開始改良用於工業,到它的出現,普及,不過是幾十年而已,而接觸到了科學,並且形成全民學習研究風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後世的人傻。

楊順水已經快六十了,雖然,他每天都會來船廠上班,但實際上,已經管不了什麽事了。

現在的船廠,已經不光是設計上面的講究了,船底板金屬用料,龍骨的承壓強度,蒸汽機甚至電路的應用,船殼曲彎力承壓測算等等等知識,都不是以往他這樣一個設計建造木船的老師傅,能夠看的懂的了。

他就是來看著船廠裏的小夥子們幹活的,只要能看到他們這些後輩將一艘艘新式船造好下水,他就會很高興。

所以,閑的沒事幹的老楊頭,第一時間發現了孫享福等一行人。

李承乾這幾年沒少往船廠跑,楊順水已經見怪不怪了,孫享福,則是有差不多十年沒來船廠了,楊順水看到他的時候,都不顧自己缺掉的幾顆門牙笑起來會難看,喜滋滋的就迎了上來。

“來到船廠,第一時間能看到您老,真是開心。”

兩人沒有按照社會上的風氣,行什麽見面禮,而是直接將手握到了一塊,使勁的搖晃,真正交情深厚的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我,我看到您來也高興,您都有十多年沒來了吧!”

孫享福笑了笑道,“我不來,是因為你們這邊做的好,不需要我來,咱們大唐還有好多地方的百姓種不好田,需要我去教他們,所以啊!這些年我也沒閑著。”

“你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這個老漢我還是知道的,就是老漢我現在沒什麽用了,幫不到你什麽忙了。”

說到這裏,楊順水多少有些失落,孫享福則是笑了笑道,“您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您的子子孫孫做什麽?得讓他們多做事,摸索出更先進的技術,造福後世更多的百姓才好嘛!”

聽孫享福這麽多,楊順水又把滿嘴豁口的牙縫都笑了出來道,“呵呵,您說的對,回頭,我也不來船廠礙眼了,在家裏叮囑孫子們學習去。”

李承乾則是在一旁笑道,“船廠您也得來,有您在,這些後輩們才會更加努力,到了您這個年紀都不懈怠,他們就更加沒有懈怠的理由了。”

“那,老漢我是來船廠呢?還是在家叮囑孫子們學習呢?”楊順水有些懵圈的向孫享福問道。

孫享福笑著答道,“您不用糾結,怎麽心裏舒服,就怎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