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3頁)

大唐的幾大邊鎮,都有地盤大,人口多,離中樞較遠的特點,安東,安西,嶺南道,南中之地,任意一個地方的主官要是生了異心,都不是那麽好控制的,至少要開啟一次數十萬人規模的全國性的戰役,才能平滅,有時候,不是百姓有多想造反,而是現管的官員權力太大,刺激了他們的野心,然之後,他們會用各種手段,煽動百姓跟著自己造反。

歷史上的唐朝,就是外重內輕,導致了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的情況出現,由盛轉衰,要說李隆基有多昏庸,讓當時的河北幽燕之地的百姓都活不下去嗎?未必,但是,現管的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輕易的就能讓屬下的軍隊,百姓跟著自己起事,這就是因為,他們主掌了當地之後,當地他們說了算,不好的方面,都是朝廷和皇帝背鍋,好的方面,都是自己的功勞。

當大唐強大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外部其實根本無法戰勝它了,但是,內部卻能輕易的破壞它,使它走向衰亡。這一點放在那一朝,其實都通行,這個民族有最吃苦耐勞的百姓,一般情況下,只要當權者自己不作死,就不會死,往往就是內部的貪汙腐敗,土地兼並等問題,害了整個民族。

孫享福笑了笑道,“剛才臣說,依賴科學技術可以幫助統治,其實,在應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也依然奏效,中樞,除了可以對邊鎮實行軍政分離的體制之外,還需要對邊鎮,保持絕對的,讓他們生不起反叛之心的武力優勢。”

在後世,一個大國,總統通常會掌握核按鈕,這就是絕對的武力優勢,反觀大唐,邊鎮之地的軍士,裝備與中樞無異,全部都是鐵甲鋼刀,而且,還比中樞占據一定優勢,那就是馬匹,船只方面,他們可以比中樞更強的機動力方面的優勢,畢竟,關中到處都是田地山林,不可能養太多馬,而安西大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定襄道的優質好馬,比關中的十倍還多,嶺南的海船,也是關中的好幾倍多,不說四面起火,就是一個方向有叛亂,朝廷中樞也很難快速的控制局面,很容易弄的一發不可收拾。

“絕對的,讓他們生不起反叛之心的武力優勢?你是說火藥,朕不應該將其配備給邊鎮各軍?”李世民大致的想通了這個問題道。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確實不需要給邊鎮配備,即便是配備,也是極少量配備,能保證起到決定性的防守作用就好。臣所說的絕對武力優勢,是類似火藥應用,熱氣球應用的一些更加高深的軍事運用技術。陛下,火藥的作用,它可不是引燃,爆炸,那麽簡單,從科學技術角度講,其實可以利用它的瞬間燃燒沖擊力,和爆破能力,制作出很多強大到刀槍鎧甲軍陣根本無法對抗的武器,朝廷只需研發出這樣的武器,保證中樞有一支軍隊配備,能夠使用這種最高端的武器,就能對邊鎮武力保持碾壓,而如何利用火藥制作出更先進的武器,就需要各種科學技術來做研究推進。”

孫享福不認為李裕華能夠憑借黑,火,藥,制作出火炮,火箭彈之類的東西,事實上,到目前為止,知道了它的爆炸強度之後,它就一門心思的在抓生產,做炸,藥,包,和炸,藥,罐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聲勢上,確實不弱,但是,實際作用,卻未必有多強悍,宋有火器監,卻先後敗於遼,金,蒙古人之手。

明朝有了大批量的火炮裝備大軍,卻被滿清壓著打,最後還被農民起義破了都城,這都是他們沒有真正將火器的威力發揮出來的原因。

火炮,乃至火槍之類的武器,必須是要冶煉技術,與數學,物理等知識相結合,才能制造出來的東西,如果讓他被動的發展,恐怕一兩百年以後,還是現在這個樣子,可是,將他交給像九垸縣學出來的,掌握了比較高級的數學,物理知識的學生去主動研究,其實,用不了多久,它就能實現進步,並且不斷的進步下去。

只要大唐中樞對邊鎮保證了絕對的武力優勢,那麽實現了大一統之後,至少可以對天下保持幾十年的絕對統治,只要有個兩三代人的時間,足以讓歐亞大陸的所有人進入一個通用漢字,漢語的時代,畢竟,目前的世界環境下,就是非常注重文化教育的大唐,也才剛剛實現了識字率超過一成五的比例,更加別說那些文明遠遠落後於大唐的西域國家,現在教他們學習漢語,漢字的難度,其實跟教大唐本土少數民族百姓的難度是一樣的,只要肯砸一些錢,一般只需要兩三年就能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