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2/3頁)

說完,他才轉頭向內侍問道,“前方是何地界?”

內侍回府道,“回稟殿下,是郢州紀南縣。”

“呵呵,竟然是我吳王弟治下,那到了碼頭,就登船靠岸吧!讓他們瞧瞧也無妨。”

郢州是大唐新進的雄州,紀南縣城,正是它的治所,而且,這是一座垸田築好的時候修建起來的新城,規模雖然不比定襄善陽這樣的城池,但比沿運河的那些州城,還是要上档次的多。

而在李承乾做了這個決定之後不久,船隊就到達了紀南縣的碼頭。

“只可惜老師不在九垸縣,否則,孤可是要前去拜見一番的。”早前他就知道紀南縣與九垸縣相鄰,過了紀南縣,便到了九垸縣,正式進入荊州治下,看到碼頭上那個路線指示牌上的標識之後,李承乾感嘆道。

“孫少師只怕已經從嶺南啟程了,過不了幾日,咱們就會在江陵城相見的。”馬周算是李承乾的所有隨行人員中,品級最高的了,跟在他身邊一邊接話,一邊用眼神示意他,可不能把這些人帶去九垸縣參觀,尤其是九垸縣學,那邊教授的東西,在大唐沒有實現大一統之前,都不宜往外傳。

李承乾明白了他的意思,其實,他讓這些人上岸,也不過是隨意逛逛,並沒有進城的打算,畢竟,他知道現在已經不只是九垸縣完全改革了教育內容,山南道的幾個垸田縣,也全部都改革了教學內容,只是從未南下過的他,也還沒有親眼見過垸田是什麽樣子,有些好奇而已。

不成想,他才剛剛帶人下船,穿過碼頭爬上了垸堤,李恪的車駕,就已經迎了過來。

“臣弟見過太子殿下。”李恪現在有官職在身,見了身為儲君的李承乾,就是行臣子禮了。

四年多未見過面的李承乾和李恪兩人,初一看到對方時,還有些懵,幸好兩人都有儀裝在身,否則,乍一看的話,還未必認得出對方來,畢竟,這四年多,是他們的發育期,身高,相貌,聲音,都有了較大的變化。

“吳王弟無需多禮,孤也不過是臨時起意,帶領諸位番邦代表,參觀參觀你治下的垸田,不想卻驚動了你,正好,孤也有幾年沒有見過你了,咱們可以邊看邊聊。”李承乾很是親熱的將微微躬身行禮的李恪扶起來道。

感受到了李承乾傳遞過來的情誼,李恪整個人放松了些,剛才,李承乾說到‘參觀垸田’的時候,手上刻意用了一點勁,頓時讓他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只帶這些人看垸田。

“你們來的正是時候,今年的水稻正好進入秋黃時期,就快要收割了,大家可隨我前來一觀。”

要看田,簡單,大堤之內,全部都是,都不用怎麽準備。

而此時,那些爬上了大堤的各國首腦,已經向垸內看到了裏面一望無邊的水稻田,這邊的田,整體如同刀切一般的齊整,風一吹過,稻穗會像浪花一般微微的起伏,甚是壯觀。

“這,這是稻田?……”

“為什麽會這麽密集?……”

“這稻穗,好長,好飽滿……”

一時間,都不需要李恪把他們往下帶,他們就用各種語言,發表了自己的感嘆,向堤坡下面沖下去,想要靠近了看個清楚。

“這不過是紀南縣治下普通百姓種植的水稻田而已,與九垸縣試驗田是沒法比的,諸位,可以隨我到稻田這邊細看。”李恪在他們的注意力都在一望無邊的稻田上的時候,又與李承乾小聲了交流了幾句,在明白了他的意圖之後,點頭高聲向所有人道。

於是,大隊伍在李恪的帶領下,朝堤坡下的水泥路走去。

稻田的稻穗之密,之沉甸豐滿,在近處,才能更加感受的到,而讓這些人親眼看到大唐驚人的糧食產出,也是宣揚國力的一種手段。

所以,李恪的這句話,瞬間讓漢語水平已經很高的艾布伯克爾聽出了端倪,開口問道,“這還不是大唐最高產的水稻田?”

李恪點了點頭答道,“當然,這些普通百姓種植的水稻田,產量最多也就達到十石左右而已,九垸縣那邊最好的試驗田,今年的畝產,可能達到十一石五。”

“十石,十一石五……”艾布伯克爾聽完這兩個數字後,快速將其換算成他們大食人的計數重量,算完之後,他一臉震驚的看向了那些稻田。

唐朝一石,嚴格來說,是五十九公斤,一百一十八斤,不過,通常人算數的時候,會直接四舍五入,算成一百二十斤,十石,就是一千二百斤,而十一石五,則是一千三百八十斤。

“天呐,上天為何如此眷顧你們大唐人……”

同樣在計算的,可不止艾布伯克爾一個人,還有比他更精通漢文化的伊嗣俟,難怪大唐這幾年能夠千萬石,千萬石的向他們波斯出售糧食,有這樣高產的稻田在手,拿出這麽多糧食,簡直是輕易而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