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3頁)

南方濕熱,在嶺南的時候,孫享福就已經見識過了,真讓他們用水泥,瓷磚建屋,在沒有空調,抽風系統的時代,屋子一旦建的太大,通風采光不好,一定會出現屋內濕漉漉的情況,除非他們能像馮盎那樣土豪,把房屋的窗戶,安上采光通風較好的琉璃窗扇。

否則,用幹燥的大木建造的亭台閣樓,反而更加適合他們這裏居住,人長期居住在幹燥些的房屋裏,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好處。

其實,像孫享福設計的那種新式圍屋建築,在雲南也十分合適,稍後,在開發種植基地的時候,孫享福就會讓此前派駐過來的農學生,按照那樣的樣式,建築一些起來,給本地人打個樣子,到時候,讓他們模仿建造就行。

“我這人比較笨,您還是告訴我,具體該怎麽做吧!”舍龍比較直接的承認了自己還是不能完全領會孫享福的意思道。

他要是有那個悟性,就不會三年時間還沒有修好一條路,建好一座城了,聞言,孫享福苦笑的搖了搖頭道,“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建城的工程停下來,首先在賓川縣沿金沙江尋找一個適合修建碼頭的地方,修建一座可供較多船只停靠的大碼頭,然後修通一條從大理城前往這個碼頭的寬闊水泥道路。這樣,不管是從蜀中,或者其它地方過來的人,或者建材,還是你們這裏要向外出售的特產,都能快速的進出,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能成倍的下降。”

孫享福只是這麽一說,舍龍頓時恍然大悟,此前他們往蜀中運東西是怎麽在弄?用獨輪車,走群山峻嶺,甚至還要過索道,不過就是一千多裏的路程,卻總是要走半個多月以上,而後世過來的孫享福卻知道,其實雲南的水系是很發達的,有多條大江在境內通過,正所謂大木出南中,這邊木料,在宋明清時期,就可以靠著江水的推力,放排運送到長江中下遊出售。

金沙江落差最大的地方在麗江石鼓鎮往上遊段落,到了大理賓川縣往下遊段,水流已經十分平緩,非常適合行船,只要對水道稍微進行一些梳理,沿江而上能夠到蜀中的船只,基本都能夠到這裏,而只要解決了船運的問題,那麽,整個地方就被盤活了。

“還有呢?”舍龍就是再傻,也知道孫享福這些建議,都是金玉之言,能夠對雲南之地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幫助,頓時有些迫不及待的道。

“還有就是繼續修通能夠連通蜀中官道的水泥路,並且,不能單向修,讓蜀中也開始動起來,向你們這邊修,他們那邊接受各種工具,建材物資等,比你們方便一些,修起來,肯定比你們輕松一些。”孫享福答道。

“這就沒了?”好辦法舍龍自然是巴不得多聽一些的,見孫享福停住了話頭,他一臉失望之色道。

孫享福笑了笑道,“以你們這邊現在的生產力,目前能做到這兩件事,就已經不錯了,其實,你更加需要做的,是幫助你治下的百姓,開發田地,學習農耕,擴大產出,不管這個道路有多方便,沒有足夠的可持續產出,也是枉然,靠自然資源,只能渡過一時的困難而已,當它用盡的時候,誰會願意白白的給你們提供糧食?往後啊!隨著你們這邊的人口不斷的發展壯大,你們的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問題就會變的越來越急迫。而且,你的目標,也不應該只是讓每個人有的吃,有的穿,就完事了,應該定的更高一些,至少讓所有的人,像關中,山南道地區的百姓一樣富裕,才是正理。”

雲南之地有很多自然資源,但是這些自然資源生長起來,是需要時間的,它的生長速度遠比人的繁殖消耗速度要慢的多,如果,百姓們都指著這些野生的藥材,茶葉,或者開發一點,就會少一點的礦產資源來生活的話。那麽,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到盡頭的。

而且,靠這些東西,也只是讓他們勉強過活,比原先靠狩獵度日的生活要好一些而已。

擴大農業生產,才是他們活下去,富裕起來的基礎,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再加上自然資源的加成,他們是不難實現富裕的。

“可是,如果我們不加緊著手建城,等運動大會召開的時候,城池還沒有修建好,我怎麽跟陛下交待?”舍龍雖然知道孫享福說的是對的,但是,運動大會,是他要完成的政治任務,這一點他卻是不敢怠慢。

“呵呵,這個你就放心吧!朝廷的建築工程隊,三年時間就將江陵這樣的大城都修建好了,難道六年不能還把你這個沒有江陵城一半大的大理城修建好?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的意思了。”孫享福笑著跟他解釋道。

“六年?他們不是要先去修建廣州城麽?”舍龍聞言有些意外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