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去雲南(第2/2頁)

其次,所有的出入口,即便是白天敞開的時候,也都采用像迷宮一樣的回旋式進出口,即便是有野獸想在白天大門沒有關閉的時候進來,也容易給套在這個設計別致的門洞裏,這是碉樓的一些建築藝術。

它還有很多碉樓的特長,比如一樓的挑高會很高,而且,不住人,可以用來養雞鴨,牛羊等家禽牲畜,只需要引一條水進入圍屋墻角的沙子過濾池,清水從沙子中過濾到院內,不僅能夠供雞鴨牛羊牲畜飲用,還能用來清洗這些家禽牲畜的居住地,只要清理的頻繁,有高達五米的挑高空間,和向內面基本敞開通風的設計,一般不會有多大的氣味,畢竟,這裏的養殖規模也不會很大,就是供生活在圍屋的人自己食用,或者耕種的時候使用而已。

清理一層牲畜棚的汙水,以及那些牛羊雞鴨的糞便,會順著一條有高低設計的排水道,直接流入之前挖好的超大化糞池用作瀝肥,樓上的排汙系統,也是連接化糞池的,反正嶺南早就能制作沖水蹲坑,馬桶,陶管之類的排汙下水系統了,還可打按壓井,可以直接將水壓到樓上,供大家使用。

而且,人不是居住在二樓,而是在三樓,因為二樓是農具或糧食倉庫。

從一樓上二樓,也不是樓梯,是可供板車通行的大斜坡環繞而上,嶺南的天氣潮濕,尤其是南風天的時候,可不能將糧食作物放在一層,或者貼著地面存放,那樣很快就會發黴。

即便是在二樓,也是要放在搭好的木架子上,架子下面放防潮的石灰袋,再用幹草席圍上兩三層防潮。

三樓才是住人的地,用厚瓦蓋頂,內外兩側都開大窗,不僅通風涼快,不會受一樓家禽牲畜房的氣味影響,還更加幹燥一些,長期居住在這樣的地方,人會更加健康。並且,地方高了之後,文蚊蟲也會少的多,殺蚊滅蚊,更加簡單。

到時候,大家只需要坐在家裏,就能居高臨下,俯視分布在圍屋四周的田地,有人,或者有野獸想要靠近,遠遠的就能看到,還能通過顏色,高矮等方面的對比,看到莊稼長勢好壞,可謂是絕佳的田景房。

圍屋中間是圓形的大曬場,以及休閑運動區,平時會放一些太陽能鍋子,燒燒飲用水,曬曬柴火啥的,農忙的時候,才會用來曬作物,這樣的一個建築建起來,基本能提供生活在這裏的所有居民的大多數生活需求,再配備一定獵殺猛獸的武器,就妥妥的了。

這種集中式居住,也能夠讓他們集中在一起狩獵和耕種,危險程度降低很多,比原先很多居住在城外,零零散散用木料搭架民居居住的民戶要安全的多,舒適,幹凈程度,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幾乎達到了這個時代,在嶺南這種環境下,除居住在大城池以內的最好的程度。

畢竟,那些居住在城池裏面的人,都是以經商,務工為生的,而這個社會,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去經商務工,農業生產,才是大家生存的基礎保障。

第一個種植園的雛形基本出來之後,孫享福就帶著一些種子,登船往交趾去了,這些建築,能夠保持嶺南地區百姓長久的平安穩定,馮盎知道它的意義,也把其中的道理,跟李泰講解了一些。

今後,它就會像山南道的垸田一樣,在嶺南道各處開花,將這片土地逐漸的開發成一個人類宜居,產出穩定,百姓安全舒適的好地方。

現下嶺南船廠這邊制作的船,在海況好的情況下,一天不能行駛五百裏以上,那都不叫快船,因為這邊通往交趾郡,日南郡的航線,在他們頻繁的往來之下,已經越來越科學,所以,不到兩千裏的航程,日夜行船,三天便到了,用後世的地圖來看的話,船隊,只是從廣州灣出發,從廣西沿海經過,到了越南的下龍灣登陸而已。

孫享福沒有直接乘坐大象去雲南,因為他登陸的這片區域,幾乎是整個亞洲最適合種樹的地區,船隊從南美洲帶回來的橡膠樹,蛇桑樹,可可樹,後世被命名為巴西堅果樹的樹種,都可以在這裏種植,只是因為人手有限,孫享福只是順道勘察了一些不錯的場地,就不得不放下了,等到返程的時候,倒是可以讓舍龍派一些人過來這邊做開發。

在原始深林裏穿行,即便是有大象代步,那也是很受罪的,直到四月中旬,李承乾帶著欠了大唐一屁股債的西域諸國代表團,從渭南登船起行南下的時候,孫享福才抵達雲南郡的治所大理城。

這裏,現在可不是後世的旅遊約炮聖地,實際上,它比這幾年快速開發的嶺南要差的多,因為,這裏的百姓雖然漢化程度不輸給嶺南,但他們沒有嶺南那麽多的產業,沒有像嶺南這幾年對外溝通的那麽頻繁,經濟實力,也不允許他們像馮盎那樣,砸錢請人來教漢語,教生產知識,搞全民醫療保障之類的,就是連大理城,舍龍都折騰了兩三年了,也只是修建了一個大概,離修好,還遠的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