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2/3頁)

其實,使紅薯變甜的方法很簡單,霜打窖藏了之後,其肉質自然就會變甜,孫享福小時候,經常吃這種在地窖裏藏到冬天的紅薯,削皮生吃,其甜味都不輸給蘋果和梨,用這樣含糖量高的紅薯做種,種出來的紅薯,自然就會甜一些,肉質,也會變的比較軟綿。

可惜,它的原產地是南美洲亞熱帶地區,當地四季溫暖,人們並不懂得將其弄到低溫的環境下,使其塊莖糖含量上升,澱粉含量下降,改變其種子屬性的道理。

當然,即便是改變糖含量,也有‘低溫糖化’和‘衰老糖化’兩種原因,選擇低溫糖化,保持塊莖內的細胞活躍度,種出來的紅薯,會更甜,產量也會更高,這也是為什麽,在天氣較涼的時期種下的春署,通常會比夏署產量更高,味道更甜的原因。

立志要成為第一個成功種出紅薯的大唐人的趙河,在得到這種作物的第一時間,就將其在船上種植了下去,以當時當地的將近三十度的溫度,作為種子的塊莖並沒有過多的糖化,算作是夏署,生長成熟期只需要一百一十天左右,估計,等回到大唐的時候,他在船上種植的這些紅薯,已經成熟了。

在海上閑聊打屁的他們不知道,在遙遠的彼岸,已經有人在為他們的歸來,在做準備工作了。

上元節前一天,李世民邀長安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員,到大明宮一樓宴會大廳赴宴,這可是大明宮的宴會廳第一次對外開放,而這個總體面積高達六萬平米的大廳,除去一些廚衛設施占用的地方,它都還有將近五個足球場那麽大,比九垸縣學的操場都要大的多。

所以,好幾千參加宴會的人,走進這個燈火通明的大宮殿之後,其實都還顯得十分空曠,它的最大容量,是為了一次性宴請全國大臣所有七品以上官員準備的。

然之後,當天這場宴會,從黃昏時分,一直持續到了午夜,所有的人,都被九垸縣學展示的這些東西震驚,尤其是動畫片。

第一集,講的是壓力。

第二集,它就講的是下雨打雷的自然現象,這讓大家知道了,大明宮的主宮殿頂上,為什麽會有一個一個細細長長的尖針,而且,長安城新修起來的鐘樓,都有這樣的針尖設計,原來這是避雷針,同時,大家也明白了,為什麽以往太極宮和皇城的城樓,為什麽時常會在雷雨天氣走水,因為,它是長安城最高的建築。

再之後的第三集,就講到了地心引力,物體為什麽會向下墜落,並且講了重量的由來,以及一些密度計算方法。

這些從未現世過的學問,簡直把大家雷的一愣一愣的,當然,最讓大家震驚的,還是物理小舞台上,一個同學的講話。

他先是用粗毛線衣,向大家證明了摩擦起電的原理,給大家解釋了,冬日裏,為什麽會莫名其妙的發生火災的一些原因,又跟大家說,這些電,其實是可以利用的,只需要找到絕緣體,包裹住導電性比較好的金屬就行,甚至還像孫享福當初給他們講課的時候一樣,說了海外探索船隊,正在尋找這種最適合做絕緣體的物種的事情。

連電都可以利用起來,對這個時期的人來說,其實就像是神話故事了,然而,武器院都能研制出一種像天神發怒一般的武器,雖然在場沒幾個人親眼見過那東西,但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現在沒有人會不相信,這個學生所說的話。

然之後,大家這才理解,今天的宴會,為什麽沒有請國子監那些博士或者學生來參加了,李世民有言,這些新學問,暫時不對外傳播,就是他們這些現在只知奇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臣們,也盡量不要對外籍人士講。

然之後,就是宣布孫正明復農國公之爵,太子少師官職的旨意了,同時,李世民也公布了上元節後,前往九垸縣學習和種稻的王爺的名單,其中有李世民的兒子齊王李佑,蜀王李愔,蔣王李惲,越王李貞,這裏面最小的李貞,今年才剛剛十歲。

而由於孫享福的穿越,李世民的人身軌跡也整個都變了,貞觀元年之後出生的子女,全部都沒有按照歷史上來,從高宗李治開始,往後面再出生的五個王子,根本都沒有出生,但總體來說,李世民卻比歷史上多了五個兒子,也就是說,現在,他還未滿十歲的兒子,還有十個,其中,就有長孫皇後在九垸縣的時候懷上,現在已經一歲了的十四皇子李瑞。

至於李淵,那就更加多了,歷史上的他,今年夏天就應該駕崩的,可是現在嘛,他天天在新宮的嬉樂園玩的不亦樂乎,臨幸了好幾個頗有才藝的秀女,兒子的數量,也上升到了三十一個,其中滿了十歲,這次也要去九垸縣學習的有道王李元慶,鄧王李元裕,舒王李元名,魯王李靈夔,陳王李元祥,密王李元曉六人,加上李世民的四個兒子,這十人,就是新一屆的王爺種稻班了。